sina.com.cn |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3月14日 18:09 投资导报
2000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明明白白消费”,一年后,消费者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明明白白消费”,又有多少人仍然是“雾里看花消费”呢?面对消费意识日益增强的消费者,商家策划的“卖点”也越来越“精彩”和隐蔽,消费者面对的误区也就越来越多。现在让我们一起,面对种种“陷阱”,识别消费圈套,拒绝消费欺诈。 一、广告陷阱 媒体及印刷品上发布的容易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往往使消费者难于判断其真伪而上当受骗,2000年深圳消委会共接到77宗有关涉及虚假广告的投诉。 警惕范围:涉面最为广泛,医药保健品广告、房地产广告、代办货物托运广告、保姆婚介广告、培训、运输、邮购、征作品,产品涉及食品、电器、百货等。 惯用伎俩:直接给消费者发信、在街道上向消费者派发广告、利用媒介等渠道向消费者发布虚假信息等。 案例:某消费者周某在某公司交付定金订购了一辆捷达牌小轿车,当时对方介绍是带电子防盗系统,其广告宣传也是如此。当消费者拿到车时,该车并不具备防盗系统,当即要求退货,但经销商以自己无过错拒绝退货。 二、质量陷阱 深圳市工商管理局数字显示,从去年3月15日到今年1月份,按消费者投诉的性质来看:关于商品质量的投诉最为集中,占到了47%的比例。 警惕范围:各种商品,去年以手机为主的质量类投诉成为投诉焦点。 伎俩:假冒及改版 案例:消费者牛先生在宝安35区某通讯店花1950元购买一部摩托罗拉T2688型手机,仅使用一个星期就不能正常使用,找到店主,店主不予退换。。 三、打折陷阱 一些商场或消费场所经常以打折、让利甚至诸如”平到笑,跳楼大甩卖“等销售手段来促销商品。这种明降暗升的宰客是商贩们常用的圈套。 警惕范围:各大商场、专卖店及消费场所。 惯用伎俩:先提高商品价格,再以“打折”、“降价”、“抽奖”等为诱饵,将消费者引入“消费陷阱”。 案例:今年1月份,曹小姐在罗湖区一间商场,以“买100送30”的迎春优惠价格924.8元,购买万美贡缎全棉6件床上用品,回家后却发现有一条打着786元的小标签,对此,曹小姐认为该商场有欺客嫌疑,找商场论理并要求按786出售,但商场予以拒绝。后经12315协调,商场给消费者退回多收的部分货款。 四、计量陷阱 经常出外吃饭的人,常会遇到“一斤螃蟹半斤绳”的情况,而吃海鲜短斤缺两的事更是时有发生,但这都属于明的计量陷阱,而暗的计量陷阱你又知道多少呢? 伎俩:牛奶、酱油、醋、酒里掺水添分量,活鸡活鸭灌食,猪羊牛肉大量注水增斤两……甚至,电热水器也存在“短斤缺两”。 五、“美丽”陷阱 去年,有关美容院投诉共61宗,尤其是美容院超经营范围服务的情况很严重,如美容院善自给消费者做隆胸、拉皮等本应由医院来做的医学手术。 警惕范围:美容院 惯用伎俩:超经营范围服务、给消费者使用一些含汞严重超标的化妆品。 六、“说明书”陷阱 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商品时,都要事先依靠阅读产品说明书的内容来作指导,以便合理、安全消费。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一些产品的说明书让人读不懂,或内容简单让人无所适从,或术语深奥不知所云,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意外事故。 警惕范围:药品、手机、化妆品、空调、农药、化肥等类产品的说明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说”而不“明”的问题。 七、误导陷阱 警惕范围:保险业务员 惯用伎俩:对投保人不负责任的进行误导、不解释清楚保险条款、未如实让消费者或代消费者填写出保单。 案例:李某,为其31岁的女儿投保人寿保险,交了一年保费,并代女儿签了名,后来与朋友讲起才知此保险合同书是无效的,因为保险法规定18岁以上的保险人必须亲笔签名。当他找到保险公司时,却被推来推去,不予解决,经市消委会调解,才将9790元保费退回。 八、购物派送陷阱 警惕范围:各商场及购物场所 惯用伎俩:买大送小,买多送少,买九牛送一毛。 实例:在商场,买一赠一、买一赠三的广告随处可见,甚至还有商家打出了买一赠十的牌子,然而不少消费者在经历购物派送后,却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几百元买西服,商家赠送的却是几元的领带夹,花3000元去买一台冰箱,商家赠送的仅是20几元的电源插座。甚至有些商家把赠送物品的价格计入了出售商品之中,所谓赠品不过是诱骗消费者购物的诱饵而已。 (何音/文) 所属特殊专题:3.15保护消费者权益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