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重磅规划出炉,意义重大!这些方面要有冷思考

万亿级重磅规划出炉,意义重大!这些方面要有冷思考
2022年03月24日 18:01 财经国家周刊公众号

万亿级重磅规划出炉!解读来了→

文 |记者 顾阳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日前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业内专家表示,规划包含多项高“含金量”内容,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产业链年产值有望达到12万亿元。

从清洁低碳氢能为燃料的“飞扬”火炬,到穿梭在冬奥赛区的千余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让氢能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3月23日,备受关注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我国氢能产业有序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更多值得期待的美好图景。专家表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对于氢能利用及产业属性问题,行业内外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此次《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对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定位进行了阐述。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与电能类似,氢能是常见的二次能源且需要通过一次能源转化获得,不同之处在于氢能的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是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解决方案。

王翔说,氢能具有清洁低碳属性和跨界应用潜力,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也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优质替代能源。通过广泛推广氢能在用能终端的应用,将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广州市黄埔区,准备投入使用的新能源卡车上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新华社记者 马晓澄 摄广州市黄埔区,准备投入使用的新能源卡车上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新华社记者 马晓澄 摄

“氢能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王翔解释道,氢能产业技术密集、覆盖面广、带动效益强,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能够实现产业链良性循环,未来氢能产业规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至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至200万吨/年。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以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布局产业链创新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氢能技术链条长、难点多,现有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实用需求,亟需从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氢储能系统等主要环节创新突破,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

对此,王翔表示,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道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市场应用中迭代升级,才能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换,从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据悉,《规划》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创新支撑平台、聚焦专业人才队伍、聚焦国际合作机遇等方面对氢能产业链创新能力建设进行部署,强调对绿色低碳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

“全球氢能均处在发展起步期,需要结合技术研发、产业基础以及技术经济性实际情况来统筹布局。推动氢能产业有序发展,须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表示,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综合考虑各地方资源禀赋、技术及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地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推动在重点地区开展氢能产业发展示范,统筹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方面多元化应用,并依托示范工程支持开展关键技术装备突破。

欧阳明高建议,应尽快建立氢能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打造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同时,氢能利用是世界各国共有之义,必须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不断凝聚各方创新成果,推动形成国际氢能应用良好生态。

▲在张家口市崇礼云顶滑雪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准备乘坐氢燃料大巴出行。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在张家口市崇礼云顶滑雪公园,一名工作人员准备乘坐氢燃料大巴出行。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统筹安全性与经济性

类似电池安全之于电动汽车和电化学储能行业,氢安全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须努力做到万无一失。如何统筹做好氢能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安全性是氢能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经济性是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刘亚芳表示,《规划》确立了“安全优先”的基本原则,强调加强氢安全相关技术创新,明确对氢能利用采取全链条安全监管,“比如,提升对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和应用全产业链全过程安全的管理水平,推动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安全技术协同发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地方政府氢能产业发展属地管理责任等。”

在经济性方面,《规划》提出了氢能制取、存储环节经济性要求和支持政策:

一是合理布局制氢设施,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供给成本。在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逐步降低成本。

二是开展储氢方式应用,不断降低储运成本。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三是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支持性电价政策。健全覆盖氢储能的储能价格机制,完善市场化机制,探索氢储能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针对此前很多行业在发展之初存在门槛过低、无序竞争的情况,王翔表示,各地方在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统筹谋划、合理布局,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禁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造成基础设施和资源浪费,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积极有序发展氢能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专家解读(二)

来源 | 国家发展改革委(ID:gjfgwxwb)

文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研究员 景春梅

在业界热切期待和国内外高度关注下,《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的靴子终于落地,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规划》对我国氢能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积极部署,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同时,《规划》也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管理规范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氢能产业发展要坚持安全为先

近两年全球多起氢气爆炸事故给氢能安全管理敲响警钟,我国近期也出现氢气转注用软管泄漏导致燃爆事故。纵观国内外近两年氢安全事件,韩国发生在氢气制取,美国发生在储运,挪威发生在加氢站,中国是加氢站常用设备出了故障,基本涵盖了氢能供应体系。产业发展初期,如果安全事故频发,将对产业造成严重影响。《规划》指出,我国要将安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对制、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重大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油和气都属于危化品,但由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和供应的标准规范及监管制度,也就将风险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二、在技术自主可控前提下开展终端应用和国际合作

目前产业链上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装备制造等尚未实现自主可控,氢能储运容器的基础材料、加氢设备等还较大程度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下要有序拓展终端应用市场。当前氢能技术攻关力量不够集中,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产业发展联盟、国家级创新平台等机制,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攻关联合体,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产化进程。同时,要处理好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双循环”,既要避免闭关锁国“自循环”,也要防止国内市场沦为国外技术迭代的“试验场”。

三、地方布局氢能产业要因地制宜

在氢能热中要保持冷思考。一些地方把氢能产业作为重要的新动能培育,纷纷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缺乏对本地发展氢能产业比较优势的客观分析,呈现热情高涨、竞争加剧之势。目前,地方逐步出台制定氢能产业规划、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提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发展目标,正在积极推动本地氢能产业发展。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多样,对能源的选择及经济调控的回旋空间较大,各地区应切实从实际出发,从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承载能力及地方财力等多方面系统谋划,理性布局,不能跟风盲从搞政绩工程。

四、以试点示范逐步带动氢能多元应用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各地布局氢能应用场景时,“一窝蜂”扎堆造车,这也是《规划》有针对性作出部署的一个方面。《规划》强调,要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推动地方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理性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和集聚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将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稳步开展试点示范;坚持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逐步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实现多元应用。

五、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实现氢能绿色发展并带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据行业机构测算,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将大幅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目前不足16%提升至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需从目前的34%提升至90%左右。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业界不少人力挺化石能源制氢的大规模利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规划》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居全球第一,在“绿氢”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用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从而进一步降低制氢成本。氢能具有长周期、大规模储能优势,能够带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推动氢能、电能、热能系统融合一体化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业链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8 普源精电 688337 --
  • 03-28 望变电气 603191 --
  • 03-28 冠龙节能 301151 --
  • 03-25 铭利达 301268 28.5
  • 03-24 中复神鹰 688295 29.3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