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门开了就再也关不上了

2001年06月16日 16:53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文兴/文

  被一些人士称为“利多”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终于出台了,但市场反应丝毫地看不出有什么“利多”,反倒似多翻空、多杀多,这表明所频布《减持的办法》与市场所预期出现较大反差,下面笔者试图找出造成反差原因。

  如果找出近一年来的报刊资料,或者上网去找出相关专题的话,我们便会发现有一个人的名字与此密切相关,那便是梁定邦。就在前几天,他还说国有股减持短期内不会实施,可已公布的减持方法从今年的6月12日就开始实施!其效果就像财政部反手一记耳光打在顾问的脸上。而且梁定邦又称减持方式主要是协议转让,但是正式办法中说明,最主要的方式是存量发行,只有极少数准备配售和回购,全部办法中最具争议的一条就是“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而具体采用的方法便是按融资额的10%来出售国有股,虽然10%的数量并不很大,但价格是按新股发行价出售给公众,与直接上市又有何区别?

  前期市场把减持国有股当作利多炒作,而当“利多”真的兑现,方才发觉市场舆论与梁定邦们所营造的“利多”差别巨大,市场表现也反映出投资者的看法,不过人们也别责怪梁定邦,他毕竟不是财政部的顾问。

  办法中的另一条原则也成未来有争议的地方:采用存量发行减持国有股时,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社保基金,如果采用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国有股,国有股授权代表单位应按转让收入的一定比例上缴社保基金。前一条表明今后增发新股时会有10%的国有股出售给股民,则国有股全部流通时间很长,国有股依旧是“历史遗留问题”,后一条中最关键的是比例问题,上交财政的比例过高协议方无积极性,但好处是协议方式是批量处理国有股,但定价问题依旧存在。

  从上述简单议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社会舆论所形成的“按净资产或稍高”是不可能了,国有股的价格安定较想像的要高,存在二次扩容问题。

  国有股减持或流动不向原股东配售的做法必然会引发二级市场的股价调整,是由价格持有的差别决定的。

  当然市场舆论事实上出现的“利多”误导也是市场出现调整的重要因素,不过打开的门再想关上是不可能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