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引发六大悬念 专家称二级市场会有反复

2001年06月16日 09:54  北京青年报 

  周四早晨,备受关注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终于出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自五一节前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兑现以来,管理层第二次“试盘”资本市场。国有股减持办法到底给市场带来了什么?它对市场的影响又会怎么样呢?

  减持悬念之一:利好还是利空?

  尽管媒体一片赞誉之声,然而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盘却在高位暴跌达40点,周五小幅收高。

  周四,与减持办法一同见报的,还有两位极具分量人物的观点。一位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一位是财政部长项怀诚。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对国有股减持的观点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有利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重要决策,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证券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财政部长项怀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有股减持变现有四大重要意义,国有股减持是证券市场一大利好。首先,减持变现部分国有股,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是解决目前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需要。其次,可以适当降低国有股比重,进一步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增强机构投资者与社会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使得上市公司的行为更为规范、公开与透明。第三,可以放大国有股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利于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第四,国有股减持筹集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委托专业的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市场运作,可以回流到证券市场。

  的确,站在全局和总体的高度上看,国有股减持是好事,减持部分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不仅不会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并最终还将还富于民,还富于全社会。

  然而,市场有其自身运行规律,利好还是利空,得由市场说了算。从目前市场的反应上看,不仅没有出现利好出台后的暴涨,相反,市场的反应是跌,一跌就是40个点,表现在K线图上,是高位倒挂长阴。

  减持悬念之二:减持规模到底有多大?

  根据《办法》规定,减持的范围显然基本界定在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上。如果今年上市公司总筹资额与去年大致相同,仍然维持在2000亿至3000亿之间,则今年国有股减持的总金额也不过200亿至300亿。兴业证券的宋淮松据此推算说,减持的总数量可能不满20亿,因此短期内市场压力不大,这有助于市场稳定。但这一方案会拉长国有股减持的过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都会接受来自国有股减持方面的绵绵不断的考验。

  然而,减持的方式还有配售和回购,由于是试点,因此其减持规模尚难确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试点过后可能就会大面积推广。这意味着,不仅减持的方式尚有较大余地,而且减持的规模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国有股协议转让,进而减持国有股权,也是另一条有效途径。由此带来的减持规模,其变数显然亦是难以预料的。

  由此可以看到,减持方式、范围和规模并没有固定死,其后续的灵活处理方式,无疑为国有股减持增添了一大悬念。

  减持悬念之三:减持的价格如何定?

  《办法》规定,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并由部际联席会议审议实施。悬念来了:这个市场定价方式,是按一级市场的发行价定价,还是按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定价呢?抑或是按净资产值、市盈率、大盘点位?   很显然,《办法》中对此交待是较为模糊的。这种“市场定价方式”,其含义极为广泛,这种“含义广泛”的背后,存在着相当大的变数。从某种意义上说,《办法》是在继续看市场的反应,并可针对不同的反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定价策略。

  且不论减持的其他方式,仅就存量发行方式而言,目前仅是为国有股减持界定了一个大框框,随后的细则,特别是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回旋余地实在是太大。

  减持悬念之四:“抽血”后社保基金何时入市?

  不难看出,减持国有股后,资金迅速归属到了社保基金中。如果仅从资本流向上看,减持国有股是“抽血”行为,抽完血后,血液集中到了“血库”中,并没有外流;但是,血也没有立刻回流到证券市场中。于是,“血”会不会回流,何时回流证券市场就成了另一个悬念。

  应该说,社保基金的管理是透明的,但是,它的具体运作方式并不明确,至于是否会入市,何时入市,《办法》对此只字未提。尽管要“选择并委托国内外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但是,运作并使之保值增值的方式方法很多,并不一定非要进入股市不可。此外,就算是要进入证券市场,是否也会全额进场呢?就算是要进入证券市场,是否也会有一个时间差呢?

  减持悬念之五:方案触动了谁的利益?

  从《办法》中不难看出,减持国有股,利益受到最大触动的,是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换言之,是地方政府的一些既得利益。

  既然已经触动了,那么,是好事还是坏事?对广大投资者关心的证券市场有何影响?

  实际上,投资者不会忘记,ST猴王(0535)、ST康赛(600745)、ST幸福(600743)的不断没落,直至问题重重,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行使国有股经营权的当地主管机关对上市公司是督促不力、监察不严的,拿着广大投资人的钱,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却相当低下。

  很明显,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虽然被国家分级管理,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但是相当数量的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其经营业绩难以让人恭维。以前,钱全是国家的,可现在,上市公司中有着广大投资人的血汗钱,股东们岂能坐视不管?

  明白了这个道理,作为广大投资人,作为每一位渴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人士,谁不会为之拍手称快?

  减持悬念之六:对二级市场有多大影响?

  尽管国有股减持肯定对二级市场有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既然减持是箭在弦上,那么,当前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无疑还是相对较好的。就《办法》中确定的“主要是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而言,只要新股能够发行出去,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能够实施,国有股就会减持成功。

  民族证券资深研究员赵萌据此指出,受国有股减持影响更大些的,是一级市场,而非二级市场。当然,不管怎么说,这是和增加股票供给捆绑在一起,尽管量不是很大。但是,只要这些抽出来的“血”没有回流,市场供求就将面临着显著变化。在这种变化了的压力之下,国有股减持无疑会进一步考验市场到底有多大的承受能力。

  西南证券基金管理部总经理开盛认为,国有股减持经过数个部门、若干专家学者精心研制而出,这其中显然考虑到了众多因素,包括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应该说,管理层在精心推出减持方案的同时,并不希望股市出现过大的震荡,更不愿看到重挫。

  看来,尽管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已经出台,但是许多细节尚不清晰,回旋的余地还是不小。办法制定者们正在有意,或者说无意间继续试盘市场反应。

  一位研究员据此指出,在这种“试盘”期间,二级市场上大盘会有反复。这种影响在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前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迅速消失。(文/徐霄)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