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国有股减持在即 但不必恐慌

2001年06月15日 09:56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凡茂 曾瑜 刘一

  昨天,国务院发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见诸报端,市场对此反映强烈,沪深大盘分别大跌1.78%和1.22%。对此,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该《办法》的出台?按此《办法》实施国有股减持究竟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投资者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进行投资?为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对证券市场意义深远

  记者:如何看待此次出台的国有股减持办法?

  赵胜利(银河证券研究员):《办法》的公布,标志着国有股减持工作正式展开。国有股减持对股票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对股票供应量变化、对股票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定价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

  陈峥嵘(海通证券研究员):该《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开辟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这不但有利于拓宽社保资金的筹资格局,以不断充实社保资金,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持部分国有股用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同时,由于国有股减持变现的数量较小,不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压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刘畅(北京证券研究员):投资者翘首以待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终于水落石出。虽然说,《办法》只是一个较为粗略的框架,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办法》可以看作是对市场反应的一个试探),但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层充分考虑到了国有股减持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市场的接受程度,显示出了在国有股减持的问题上,将采取“理性”的解决措施。对二级市场影响有限

  记者:国有股减持办法对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

  陈峥嵘:《办法》明确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存量发行方式,可以进行少量的国有股配售及定向回购等方式的试点,并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因此,从证券市场角度来讲,国有股减持变现涉及到一级市场发行和股权协议转让,对证券二级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彭志刚(西南证券研究员):我认为,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这是因为从公布的四种减持方案看,对二级市场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存量发行、国有股配售,而定向回购试点、协议转让对二级市场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从总量看不会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相反,从保险资金加快入市进度的情况看,国有股减持筹集的一部分社保资金,将通过委托专业的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在资本市场运作,即回流到证券市场。从板块和个股的角度看,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对资产重组股会形成利好,因为在引入新股东后,市场对公司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将增强,这批股票会出现持续上升行情。而价格是国有股减持的关键因素,二级市场减持对老股东利益有一定影响,这批股票的下跌会被重组公司股票的价格上涨所抵消。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

  记者:投资者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投资理念?

  陈峥嵘:昨天下午,沪深两市在恐慌性抛盘打压下,股指一路大幅下跌。我认为,这是由于市场对国有股减持办法的理解偏差而造成的过度反应,所以,市场各方应当对国有股减持保持一种清醒、冷静的态度,理智、客观地看待此举对证券市场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刘畅:国有股减持数量较小,不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压力。昨天两市股指的大幅下挫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恐慌性的市场过度反应。从长远来看,减持部分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证券市场的一大实质性利好。雨后总会天晴的,证券市场同样也是如此,过分的紧张和恐慌是没有必要的。

  赵胜利:国有股减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空方打击多方信心的利器。现在,悬在多方头上的这把利剑已经被取了下来,股票市场的慢牛格局将得到加强。国有股减持的年平均规模不大,不足以改变市场各方的力量对比关系。但是,由于投资者普遍对国有股减持的定价原则比较失望,在短期内会产生抛售压力。总体而言,国有股减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市场参与各方应尽快调整心态,以便适应新的市场格局。

  彭志刚:我认为,相关新题材的引入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是有吸引力的。假设场外资金是非常充沛的,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减持方案对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实质性利空,相反,个股的结构性调整为新资金的进场创造了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管理层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有可能会适时采取推出开放式基金等相关配套措施,以增加对国有股的吸纳能力,缓解二级市场的压力。若能这样,国有股减持就会成为真正的长期利好因素,推动证券市场稳健发展。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