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集团总裁张继升专访:谁说我们是恶庄?

2001年02月19日 09:23  中国经济时报 

  2月5日,ST郑百文公司发布了2000年预亏公告。同时,证监会就ST郑百文重组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发表谈话。霎时间,ST郑百文重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作为ST郑百文重组案的买方——三联集团的态度如何,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三联集团总裁张继升先生。

  郑百文被PT出乎我们的意外,但还不至于让三联放弃重组

  记者:如果郑百文被“PT”,对三联重组郑百文有什么影响?

  张继升(以下简称张):在去年接触时,我们也很明白,如果2000年它不能扭亏,肯定要被列入PT行列。但是我们希望通过重组运作,使它不亏损。当然,即使郑百文被PT了,对于三联重组郑百文,并不会造成大的利益损害。因为它被PT之后,就减少了被恶炒的机会。ST郑百文宣布重组以来,股价走势极不正常,连续几个拉涨停,又连续几个拉跌停。充满了这么多风险的一只股票,对重组不利。

  如果说弊的话,就是交易时间被推迟了,也就是说重组的成本加大了。

  记者:既然开始就预计到了郑百文被PT的可能,那这个成本您也算进去了,您当时算的成本与现在估计的成本差距大吗?

  张:差距没有超过三联集团对股市的预测。但如果到6月30日,基本的障碍都还没克服,三联集团不会听其持久地拖下去。

  记者:您事前预计郑百文可能被PT,有没有做过一些阻止它被PT的事呢?

  张:按照原来的财务处理办法,信达公司豁免的1.5亿元债务可以计入ST郑百文当年利润,那它就不会被PT了。可是今年1月1日实行的新财务办法,被豁免的1.5亿元债务不能计入利润,那ST郑百文2000年亏损无疑,就只能被PT了。

  这个事情应该说在意料之外。因为宣布郑百文重组,是在去年的12月,而出于种种考虑,最后批下来的还是要按今年的制度做。

  记者:您曾说,三联选择重组来上市,是因为上市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比重组的成本要大很多。但重组之后,您花了4.5亿只是买了一顶PT的帽子,再对它重组值得吗?

  张:你要这样算,从三联打算和郑百文重组,到现在为止已经近一年了,如果就此罢休的话,我们的投入不是没有回报了?当然,不被PT最好了,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讲,PT不PT倒不至于让三联放弃重组郑百文。

  是否能找出一条既和现行法律法规不抵触、又让当事各方都同意的办法,是重组的关键

  记者:那您认为阻碍重组的原因在哪儿?

  张:有关方面专家已经指出,过户的法律问题上有争议。郑百文重组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现在所有有关证券方面的法规还没有现实的模式可循。

  记者:那当时在重组方案里提出,让ST郑百文现在的股东用“默示”或“明示”的方式表示同意或反对无偿过户50%的股权给三联,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方法呢?

  张:作为重组事件的当事方,我们是在探索一种能够比较简便的解决办法,至于通得过通不过,那是另外的事情。大家可以讨论嘛!

  记者:这种方式是否是三联首先提出的?

  张:我认为这个问题我们没有权利按我们的意愿办。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取得郑百文的股权,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干预、影响郑百文董事会的决策。我们只是一个买家,我们提出了很多重组成功的基本条件,条件能得到满足的话,我们就买。否则,则是另一回事了。

  记者:有人评价,提出这种过户方式,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您怎么看?

  张:不能这样讲,打法律的擦边球是在现有法律条件下做的。我们这种情况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我们共同探讨研究。如果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事情是可行的,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有可能去做。

  记者:现在您来看,重组成功的把握有几分呢?

  张:这个事情,应该由当事各方、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共同探讨研究,看能否找出一条既和现行法律法规不抵触,又让当事各方同意的办法。如果能找到,那重组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否则,事情可能失败。

  但是有一点我要强调,郑百文重组意义已经超出了这个事件的本身,无论是什么结果。如果失败了,那我们有关法律法规就可以明确地规定这一条,或者不用规定也有了案例,避免其他类似重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条合理的解决办法,那么就可为未来类似的重组提供一个案例。

  记者:您觉得找到这样一个方法的现实性有多大呢?

  张:过去没有类似郑百文重组这方面的实践,肯定也没有这方面的法规,现在,我们找到一种办法,和现有法规不冲突,同时又能够为当事各方所接受,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合理的方法,就是可能成功的。 只有重组成功,三联搞成一个优良的上市公司,它的知名度转化成了效益,我们才是赢家

  记者:现在有很多人在讲这次重组的赢家和输家,有人认为这次重组,从三联到郑百文到中小股民,各个方面都是赢家,也有人认为都是输家,而最大的输家正是中国的证券市场。你对这个赢家和输家是怎么考虑的?

  张:赢和输都是相对的,那么对于郑百文这一事件,它当事的各方肯定都是输家,因为它造成了巨额的亏空。但是从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角度来讲,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之后,如果当事各方的损失都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那么我们认为就是赢家。至于说到证券市场,是否中国资本市场退出机制的健全重任就落在了郑百文重组成败与否上呢?我认为这对于郑百文太抬举了吧!

  记者:很多人说,不管郑百文重组成功与否,三联的知名度都是扩大了,三联都是最大的赢家,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张:我不这么看。如果重组成功的话,三联作为第一大股东,是要搞成一个非常规范、也是非常优良的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知名度就转化为赢利,这样才是最大的赢家。如果重组失败,三联集团无所谓输赢。有人认为知名度似乎就是很重很重的,但是有好多媒体到山东来一看,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他们都不知道。我们一直是非常低调地来处理这个事情的。

  重组郑百文,只是我们若干项工作中的一项,并且也不是最大的一项

  记者:现在,公司上市的很多机制都已经做了重大的改革。公司上市的时间和成本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那您有没有考虑到还可试试其他的方式上市,而不一定非要重组?

  张:我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三联集团是一个投资多样化的集团,这一次参与重组郑百文的,有人认为是三联集团,实际上只是三联集团的一个二级公司(三联商社)的一部分进入郑百文重组,运作上市,所以说三联不是要在郑百文这一棵树上吊死。

  证券法从今年3月份取消上市的指标、发行额度和价格的限制,这是向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为三联从其他的途径上市提供了很多方便。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一直都在进行,比如说百灵网,已经和香港进行了合资,资金已开始源源不断进入。但是还有很多项目没浮出水面,我们也没有必要披露。

  其实这次参与郑百文重组的时候,我们只是想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重组来对待,没有想到后来引起这么多人的注意,我们也进入了漩涡的中心,这是始料未及的。如果知道这么麻烦,可能从一开始压根儿就不考虑郑百文。

  记者:三联重组郑百文要花的财力和你在这件事上花的时间,在你们总资产和你的总的工作时间中占多大比例?

  张:三联集团总资产按现行财务制度算,净资产超过30个亿;如果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数字还要大。所以参与郑百文重组的资产只占很少一部分。

  三联集团参与这个事情的一共就几个人。在重组郑百文这个问题上,对三联集团也好,对我个人也好,只是我们若干项工作的一项,并且也不是最大的一项。

  春节上班以后,郑百文的事情我几乎就没管,记者来了,我就和他们交流一下,再看看网上的文章。

  有人认为我们是二级市场上的恶庄,那是缺乏逻辑、缺乏常识的

  记者:有人说自郑百文宣布重组以来,三联集团一直是二级市场的大庄,恶炒股票,您怎么看?

  张:我认为这是缺乏逻辑,缺乏常识的。你想想吧,假如说我们以6元的价格买进郑百文的股票,如果重组成功,就要缩一半,那我们每股的成本就是12元,如果股价没到12元我们就不会赚钱。第二,重组前股价太高,我们回购股票的价格也会高,这增加了我们的成本。第三,如果重组成功,我们手里将会有5000多万股的流通股,我们还需要买其它的吗? (本报记者 李小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