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宝钢股份年报陈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 17:06 经济观察报 | ||||||||||
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员近日发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股份,600019SH)的2003年年报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将对其公司价值评估产生重大影响。 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运输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
据称,宝钢股份“变更前年折旧率为9.6%-16%,全年折旧费用为4.87亿元;变更后年折旧率为9.6%-19.2%,应计入本年度的折旧费用为23.94亿元。” 主动调高折旧率,使年度利润下降的情况,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并不常见。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当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正是基于此规定,宝钢股份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进行了复核。 宝钢股份在年报中称:“发现部分固定资产(即运输类固定资产)受公司产能不断扩大、国外同类设备更新加快导致进口运输设备维修备件短缺和排污控制标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原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存在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该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进行调整。” 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却发现,宝钢股份涉嫌虚假陈述。 根据年报披露,宝钢股份2003年1月1日的运输类固定资产原值为93.6亿元,2003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原值为95.26亿元。取其平均值,2003年宝钢股份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应当是94.43亿元。 全年折旧费用与相关资产原值之间的比率等于折旧率。也就是说,用以上数据计算出来的比率,应该落在宝钢所公布的折旧率区间之内。 但将宝钢股份变更前全年的折旧费用4.87亿元与该部分固定资产原值相比,所获得的比值为5.16%,并未在其公布的9.6%-16%之间。换言之,宝钢股份需要19年才可以将现有的运输设备摊销完毕,而非它所公布的6-10年。 同样,将变更后全年的折旧费用23.94亿元与该部分固定资产原值相比,所获得的比值为25.35%,也未落入其公布的9.6%-19.2%之间。 鉴于所有计算都基于宝钢股份披露的公开信息,所以经济观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相信,有理由质疑宝钢股份在以往年度通过低估折旧率来虚增利润,而在2003年度通过调高折旧率来削减利润。接受记者采访的部分会计界人士认可了此种判断。 “宝钢的做法有利用会计手段包装、调节利润的嫌疑,其财报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因为宝钢对此公布的信息非常有限,我们对细节并不充分了解,所以也只能质疑其虚假陈述。”北京大学法学院公司财务与法律研究中心负责人刘燕副教授告诉记者。 《证券法》中规定,“上市公司如果三年连续亏损,或有重大违法行为,或者由有关部门认定的虚假陈述,将取消其上市资格。”刘燕表示,涉及取消上市资格的虚假陈述更多指的是捏造利润,而且需要有关部门认定。但她同时认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公开的财务信息不应该有虚假陈述,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如果引起的利润变动只占总体利润的很小部分,这样的财务操纵行为很难追究公司、会计师的责任。因为在《公司法》和《会计法》中对这样行为的惩罚规定非常笼统,没有很强的实践性。 “宝钢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计算错误,而且还有安永的审计。”一位曾在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在仔细计算了各项数据,肯定了记者的算法后,他依然不相信如此一家大公司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这些数据100%有问题,但是我宁可相信这是笔误。如果没有别的原因,这样的做法就是一种虚假陈述。” “我们甚至不用详细计算就可以知道宝钢提供的数据是错的。取两个极端的折旧率,假设变更前的折旧率是9.6%,变更后的折旧率为19.2%,折旧率最多也就只上调了两倍,而变更后的折旧费用却是原来的4.9倍,明显的不匹配。”王先生如是说。 对于此问题,宝钢股份的证券事务代表虞红拒绝发表任何意见。 “如果不是笔误,宝钢股份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前几年使用低估折旧率的做法虚增利润太多,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必须将折旧额摊销完毕,所以现在不得不加快折旧。说到底,原因是以往年度折旧计提不充分漏报费用所致。”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分析。 “宝钢股份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调节利润,也许以往年度它的利润很低却用低估折旧的方法虚增了很多利润,现在必须加大折旧计提。然而,运输设备占宝钢固定资产的比重还不到10%。按理来说,通过这个项目进行利润调节的力量远远没有调节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这样占固定资产比重更大的项目的折旧率强。”王先生表示。 因为宝钢股份公布的信息有限,宝钢股份方面拒绝接受采访,因此所有的分析都只能停留在质疑阶段。 让我们再来做一个简单的运算。因为宝钢并没有公布2002年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额,2002年1月1日运输类固定资产为89.4亿元,截至2002年12月31日,运输类固定资产为93.6亿元,其平均值为91.4亿元。假设都按其公布的最低折旧率9.6%计提,2002年运输设备的折旧计提应为8.78亿元,而根据计算出的变更前的实际折旧率5.16%计算,实际的折旧计提为4.72亿元。因为宝钢并没有对其2002年运输设备的折旧计提进行披露,从计算的数据看,宝钢对2002年的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有可能少计提了差不多4亿元。 依据《会计法》关于实际发生、《企业会计制度》关于权责发生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会计估计变更应当经过股东大会充分讨论并批准后方可实施。经查验,宝钢股份针对部分运输类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变更是依据2003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达成的一项决议实施的,同日召开的股东大会未将该等事项纳入议事范围,此后召开的股东大会也未就该等事宜作出决议。 对宝钢股份2003年度年报的质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年度该公司年报的真实性。清议认为,考虑到该等会计变更并不是基于加速折旧的会计估计,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因此,令人怀疑变更后的固定资产折旧未必不适用于以往会计年度。 宝钢股份曾在2002年度对电子仪器等固定资产折旧作了类似的变更,增加折旧金额近6亿元,二者合计金额几乎与2001年度实现的净利润相等。“这意味着在公允折旧条件下,宝钢股份2001年度业绩接近于微利。”清议相信,所谓宝钢股份2002年度的良好业绩同样也是在低估固定资产折旧的前提下取得的。 系列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