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众高管去而复返 抛空华晨股票背后暗藏玄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18:55 南方周末 | |||||||||
在沈阳,有人一语道破华晨目前的运营方式--政府不政府,企业不企业。换而言之,国企不国企,民营不民营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苏强等人即使有天纵之才,或者挖来再多业内精英,迅速把华晨做强恐怕也非易事
本报记者 栗源;实习生 丁荷莲 7月下旬,接近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的人士透露,该公司苏强等数高管向大股东辽宁省辞职,未获批准,离开沈阳,前往香港。 据香港《信报》报道,7月8、9两日,华晨董事洪星抛售所持有华晨中国(1114,HK)的股票超过1430万股,还持有华晨中国的股票不过4.2万股。 7月25日,从沈阳汽车工业一高层处得知,苏强等高管确实曾经向省政府提出过辞职。 7月26日,本报记者在沈阳见到苏强。其时,苏强刚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善办公室出来。苏强说,套现股票是个人行为。至于去香港,是去与投资者会面。苏强强调,他没有不辞而别。然而,对于辞职的说法,苏强没有解释。 与华晨管理层套现出走传闻相随的是,华晨汽车在市场上的糟糕表现。来自接近华晨金杯公司的人士称,目前华晨所产中华汽车有4000辆库存,金杯海狮则有6000辆库存。积压资金近10亿元。对于此说法,苏强不置可否,只是说,这是正常现象。 尽管苏强认为很正常,但市场或许不如此认为。1-7月份,中华销量8000多辆。许多经销商已经有低价出售中华专卖店的准备。 华晨高管为何抛售华晨中国股票 洪星与苏强、吴小安、何涛同为华晨高管,当年被称为仰融的四大金刚。2002年辽宁接手华晨之后,他们四人继续在华晨担任要职,同时获得部分股权。 华晨金杯汽车(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是华晨中国的控股公司。华晨金杯公司生产金杯汽车和中华汽车。该公司生产的金杯面包车在国内广有销售。同时,该公司曾经是仰融的华晨系上一环。此后,由于辽宁接手华晨,至今依然官司未了。华晨因此名震天下。 中华轿车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自主品牌之一。因为此,中华轿车在国内车市知名度颇高。去年国内车市火爆,中华和金杯因此受益。金杯销量7万多辆,中华亦有3万多辆。 在各种场合下,苏强等华晨高管都在强调对华晨的信心,对民族品牌的信心。然而,他们言行显然不一致。洪星抛售所持有华晨中国(1114,HK)的股票超过1430万股显然是例证。香港联交所的数据显示,这部分股票平均出售价格分别为2.393港元和2.279港元。 而早在去年10月份,苏强和华晨中国董事会主席吴小安已将持有的华晨中国股票尽数出售。此次出售之后,除了何涛以外,其他三位高管已基本没有华晨中国的股权。 此次抛售加剧了市场对华晨中国的抛售心理,华晨中国曾经一度下挫到2.05港元,为50多周最低。今年年初,华晨中国曾摸高到7.8港元。 苏强说,抛售股票是个人的事。但此回答显然于理不通。他们几人身为华晨中国高层,持有的是华晨中国股票,而目前华晨中国在车市上表现低迷。 当此多事之秋,危难之时,作为高管,如果对公司有信心,理当握紧股票,给投资者以信心,和投资者共度难关。然而,他们却选择了抛售。换而言之,他们选择了背离华晨。 结果,投资者也对华晨投了不信任票———引发了更多的抛售,股价下挫不止。洪星此举,产生的不良影响恐怕非短时间内能够消除。 以苏强等华晨高管的精明,对此举产生的后果自当早有预料。但其为何还作出此选择,解释恐怕是华晨高管对华晨彻底丧失信心,临危跳水,以期获得短期利益。 销售数据显示,除了4月份,中华销售2080辆以外,上半年其他月份多为1000多辆,甚至只有数百辆。对于一个产能近10万辆的工厂而言,这个销量显然很惨淡。25日,在华晨金杯的工厂大门外,一个华晨员工说,中华轿车现在由于涂装线改造,生产受到影响。据了解,此前不久,中华轿车因为工厂安装某软件也停产一个多星期。 而目前车市依然处于下滑趋势,这意味着,华晨下半年的日子可能会更难过。7月中旬,一个新成立的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准备低价收购一批难以为继的经销商。收购名单上有中华汽车的经销商。 高管们此举的背后 以常理而言,苏强等人以仰融旧将之身份被辽宁省重用,他们自当知恩图报,全力把华晨做强。 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在努力。过去两年来,苏强等高管为华晨颇费心力。从车型的更新以及制造工艺的完善,华晨诸高管耗费了大量心血。外界指责苏强等人不懂汽车的制造以及营销,华晨不惜重金挖来了诸多人才。 中华一度名声大噪,雄心勃勃要做民族品牌之旗手。在与宝马的合作中,华晨的做法大抵是全部放手,完全由德国人操作。华晨乃至辽宁省对宝马寄予厚望———毕竟这是一个全球响当当的品牌。 在前两年汽车火热的时候,辽宁省把汽车产业定为该省的支柱产业,华晨应当是最重要的理由。随着国内车市的井喷,华晨水涨船高。通用中国的总裁墨斐去年年底说,他工作了很多年,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快速增长的车市。 然而,势比人强。今年国内车市骤然冷下来。此时,市场上的残酷竞争才真正开始。前两年,各厂商自己拓展市场,因为庞大的增量已经能让各家过上好日子。而眼下,增量减少,各厂商想扩大地盘,只能抢夺别人的地盘。此时,市场刺刀见红,贴身肉搏。 当此时,营销网络的管理能力和制造质量显得极其重要。做好准备的厂商迅速蹿升,比如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 尽管华晨两年来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并不少,但毕竟力量孱弱。华晨负责营销的高层频频更迭可以看出,华晨的营销存在问题。 在此惨烈的竞争之下,中华轿车很快捉襟见肘,窘态毕现。宝马尽管有强大的号召力,但近日广州传媒披露,宝马经销商在销售国产宝马520i时出现了降价1万元的动作。但宝马坚决否认降价。 在此状况之下,华晨高管上攻乏力,萌生退意也在情理之中。况且苏强等人一直在资本市场打滚,讲求快速获利。他们并未在产业领域有过多深的资历。但汽车产业却是要耐着性子才能做的行业。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曾经有话:耐住寂寞20年。 把华晨遭遇的问题全然推给苏强等高管显然有失公允。因为,汽车市场中,大集团的力量将越来越大。比如三大集团中的合资企业,一方面有国外汽车厂商的支持,一方面又能获得足够的政府资源,不啻衔玉而生。在市道不佳的时候,他们依然有实力扛过去。没有合资的企业如奇瑞则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扶持,乃至一度由市委书记来担任董事长之职。 然而,华晨恐怕没有如此幸运。一方面,在与宝马的合作中,宝马独立运作。同时,由于时间尚短,不能给中方股东带来丰厚回报。另外一方面,宝马也不会给中华多大支持。当年中华在选择经销商时,承诺现在卖中华,将来卖宝马。一时间,天下应者如云,为的是诱人的宝马。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来看政府支持方面。尽管辽宁也重视华晨的发展,但由于长期的产权纠葛等事,辽宁是否能够像安徽支持奇瑞般扶持华晨还是个疑问。从公开报道中,人们能够清晰看到辽宁对华晨的支持态度,但支持的实际动作看到的少一些。 在沈阳,有人一语道破华晨目前的运营方式———政府不政府,企业不企业。换而言之,国企不国企,民营不民营。 在这样的态势之下,苏强等人即使有天纵之才,或者挖来再多业内精英,迅速把华晨做强恐怕也非易事。况且,苏强等人不擅产业运作,很多精英也不愿到沈阳工作。 苏强等人进退失据,断然采取了抛售股票的方式。结果如何,不得而知。26日,在苏强与杨宝善谈完之后,记者一直在办公室外等待杨宝善,但杨宝善没有接受采访。杨宝善是大股东辽宁省政府的代表,任职辽宁省省长助理。 从表面看,华晨现在逐渐恢复平静。 但辽宁省政府对华晨的未来有信心。杨宝善曾说,到2010年,华晨集团将产销汽车78万辆,发动机产能90万台,利润68亿,销售收入1300亿,占据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