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为何低下头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 16:3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2002年12月20日,华尔街十大证券交易商的美林、所罗门美邦、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高盛等公司与美国司法及证券监管部门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支付总计高达14.35亿美元的巨额罚金,以了结执法机构对这些公司股市研究丑闻等问题的调查。 美国这十大投资银行之所以心甘情愿接受如此巨额的处罚,是由于其以往在各自的投行业务过程中,利用股票分析师为其投行业务提供有失公允的股评服务,为公司带来了财源 回过头来看我国,与美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证券咨询业存在“猫腻”的地方,大多是出现在独立的证券咨询机构及一些知名的股评家那里,这主要与我国证券市场一直以机构做庄、散户跟庄为主要盈利模式不无关系。庄家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制造题材,甚至不惜以编造虚假财务报告来蒙骗投资者以配合炒作(有银广夏、东方电子等例子为证);再同时花巨资收买有名气的股评家,抑或庄家本身就是股评家,则亲自披挂上阵充当马前卒、吹鼓手为庄股摇旗呐喊、招摇撞骗,引诱散户跟风抬轿,最终落入他们早已布置好的陷阱之中。 而导致一些独立证券咨询机构及股评家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除了利益驱动之外,与其始终未能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不无关系。目前我国的独立证券咨询机构主要面对的客户是中小投资者,其盈利模式一是通过建立会员制,收取会员的入会费。但中国的投资者大多是以短期能否获利来作为判断咨询优劣的依据,而股票本来就是个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东西,要想对其走势作出准确的预测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再加上从业人员是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咨询质量更是无法保障,很难留住长期客户。另一是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在证券经营部设立工作室,借助于证券咨询机构以往的声望及一些股评人士个人的名气将投资者吸引到该证券部开立股票交易账户。多数是通过对投资者现场指导,频繁进行买卖交易以创造成交量,提取相应的“手续费”。这种以创造交易量为目的而不是以客户盈利为目的的交易模式,在牛市中或许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在熊市当中,资金被如此反复地折腾来折腾去,弄不好恐怕连本金都难保,就更不要说为客户创造价值了。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证券咨询机构来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的障碍已经扫除。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现存的一些证券咨询机构如果依然在目前这种盈利模式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话,是不是正在走向一条没有出路的死胡同? (《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顾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