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庄家袒露心声 证券地下融资再度演绎疯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7日 10:34 中国经营报 | ||
特约撰稿 晓锐 “如果你有资金的话,我可以代你理财,利率咱们可以谈,你不用担心,我用另外的股票做抵押,资金由证券营业部监管。”一位据称是“超级庄家”的人士向记者说。 他所说的其实就是证券业地下融资。 由于证券交易佣金下调,证券营业部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证券业地下融资又开始疯狂起来。 “手拉手”游戏 最初的融资做法是以券商为主体———营业部把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或者通过空壳公司担保融来的资金借贷给客户炒作股票,营业部收取交易手续费,还向融资客户收取利息。这一业务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但随着国家严禁证券机构为股票交易提供融资,“三方融资”粉墨登场了。 “三方融资”比较隐晦的叫法是营业部委托监管业务,俗称“手拉手”……以营业部为中介、左右连接借贷双方,就像三人手拉手。具体而言,就是资金盈余者(贷方)将资金借给需求者(借方),后者以一定自有资产(主要为股票、基金等)作抵押,借款利率、期限由双方约定,并指定第三方(通常为证券营业部)按协议对借款操作账户和抵押账户进行监管。这里的营业部以中介和监管身份出现,对借款账户的风险系数进行监控,当市场出现大幅下挫时,依据不同风险系数,分别承担通知、或在贷方委托下进行账户平仓等义务,并承担因操作失误或不及时造成的损失。营业部依靠收取客户交易费用获利。一些营业部甚至坦承,这部分收入支撑着他们的主要业绩。 近来营业部纠纷新闻不断见诸媒体,具体原因各异,但可能最根本的都与“三方融资”脱不了干系。于是有些营业部虽然力促借贷双方融资成功,但坚决不介入三方合同,只是接受双方委托,对借款账户进行监管,以保证自身不卷入法律旋涡。 这位“超级庄家”向记者表示,通常他要求贷出资金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而手中操作的,一般在数亿甚至数十亿之间。 营业部如履薄冰 我国法律严禁证券经营机构以自有资金或拆入资金变相提供融资,但对客户间的借贷行为无明文规定,目前也暂未有因开展这项业务而受罚的案例,因此营业部才敢于打这样的“擦边球”。另外,根据我国民事法律有关条款:公司不是合法的借贷主体,企业法人之间不得互相借贷,因此,营业部在操作“三方融资”业务时,严格控制借贷双方不得均为机构,尤其是国企;一种变通方法,就是借贷双方签订投资顾问合同代替借款协议,以规避法律和政策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营业部主要依靠一定工具来防范。比如,账户风险系数监控———设置安全线、警戒线和平仓线三道防线,风险系数根据市场状况随时调整,由专人负责实时监控。当账户市值在安全线以上时,营业部定期向贷款方提供投资分析报告,汇报相关市场情况;当账户市值在安全线以下警戒线以上时,营业部会立即通知借款方补充资金至安全线以上;当账户市值跌至平仓线时,营业部在知会借贷双方后会按协议规定平仓,并将借款及利息划至贷款方账户。 资金来源包罗万象 尽管法律与政策皆不允,市场风险也不小,但证券业地下融资仍顽强地逆势上行。“需求和利益是推动其不断发展、升级、创新的根本动力。”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分析。 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储蓄收益极其有限,一级市场申购收益不断下降、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风险大且收益也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收益高且相对稳定的“三方融资”业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理财工具。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平均年利率8%~10%,是银行利率的10倍,于是市场热钱纷纷流入。“三方融资”发端之初,贷出方主要是一些拥有一定资金而又没有市场经验和投资技巧的个人投资者,随后一些民营资本不断地涌进,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也纷纷通过民间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委托理财等方式,将自有资金或银行借贷资金间接经这一渠道投向市场。据透露,国有企业一般可以得到5%左右的年回报,其余利息部分则被企业实权人物和中介瓜分。而银行资金的流入更隐蔽。一些银行内部人员与券商业务人员默契“合作”,成立一些专门贷款的“壳公司”,编造有吸引力的项目,从银行套得贷款,再通过营业部以高息转贷给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一般而言,银行内部很清楚这些资金的流向,但既有证券营业部严格监管,又有借款人股票质押,可能比一般贷款更安全,何乐不为?另外,由于经济不景气,香港市场投资机会减弱,也有部分“过江龙”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混迹于各营业部,寻找融资放贷时机。 贷方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借方资金找到了自己的匹配力量。在市场兴盛之时,不少人短期内获得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数百的利润;市场低迷时,不少机构资金链崩裂,不惜高息融来资金“救亡”。需要资金的人各形各色,其中不乏具有前瞻眼光和敏锐市场判断力的高水平职业投资者;也有一些或明或暗、资金出现缺口的机构或庄家,当然还有一些实力机构的操盘手为偷建自己的“老鼠仓”,甚至个别券商和基 金在特殊时期,也偶尔通过短期融资解燃眉之急。 “阳光”晒身 证券业地下融资伴着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在屡屡遭遇法律和政策红灯中拓土开疆,它可能演化为一支重要的市场支持力量,或者异化为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因素。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领教过了证券市场地下融资巨大的破坏力。恶庄猖獗、泡沫堆积、个股疯狂炒作、证券公司尤其是营业部接二连三遭遇的各种风险和冲击,或多或少都与这潜伏汹涌的地下融资潮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而站在更广的视野来看,地下融资业务泛滥,必然扭曲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影响整体资源配置乃至经济的良性循环,甚至会冲击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一旦这把“虚火”越烧越旺,必将给股市埋下无穷后患。 融资融券是国际上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或曰支柱业务,只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才能将它引入正途。 地下融资到了在阳光下晒身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