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所理事长耿亮日前表示,“从下一步发行和上市安排来看,增发的节奏还会进一步放缓。”这意味着--过滥增发终于碰壁
□本报记者刘兴祥
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强烈呼吁下,市场广泛关注的增发问题终于有了明显转机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日前表示,“从下一步发行和上市安排来看,增发的节奏还会进一步放缓”。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增发将得到有效遏制,市场再融资的秩序将逐步得到恢复。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这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今年以来,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对上市公司大肆增发的反感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二级市场处于相对低迷之际,增发却肆无忌惮地向市场扑来。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就有18家公司增发了新股,这几乎与新股发行并驾齐驱,其密度之高前所未有。另外,还有上百家公司提出了增发方案。增发的过多过滥令二级市场苦不堪言,丧失信心的投资者只得用“脚”投票。特别是,投资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上损失较重,整个市场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巨大的圈钱压力自然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增发行为在近期有了显著变化:一是实施增发的公司数目大幅减少,二是中川国际、上港集箱、天鹅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纷纷宣布放弃增发。一家放弃增发的上市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拟增发企业良莠不齐,挤在增发这条路上,使得一些募资项目稳定实在的企业却无法及时融资,只得放弃增发,真是增发反被增发误。因此,上市公司在准备增发时再也不能够随心所欲,不得不看市场的脸色。同时,随着增发政策开始收紧,已提出增发的上市公司看来大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专业人士对此表示,众多上市公司最终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把增发秩序搞乱了的结果是大家都成了输家。
从去年3月以来,增发就经历了诸多争议。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在目前一味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的做法,让上市公司能够容易地通过增发募得大量资金,在目前确实还存在缺陷,最根本原因还在于股权的非全流通。国内上市公司目前绝大部分是一股独大,增发的数量并不会影响大股东的控制权。况且,对非流通股东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只不过是净资产,随着近期的增发大多采取了高市盈率的方式,这使得大股东成为了增发的最大赢家,其所募资金远远高于配股所得。至于处在弱势地位的中小股民,除了割肉逃跑以外,别无他途。
当然,对于一些优质上市公司来讲,发展过程中确实需要通过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来获得支持。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增发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门槛偏低,发行市盈率失控,部分上市公司圈钱欲望过度膨胀,甚至企图“竭泽而渔”。因此,目前除了放缓增发的节奏外,还迫切需要提高增发的门槛,从而提高增发所募资金的使用效率。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