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甘玲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对券商而言,真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既有经纪业务萎缩、投行业务触礁的重低音,又有增资扩股、紧锣密鼓筹备上市的高亢节拍。不过,阵痛是为了让以后的步子迈得更结实一些,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投行、经纪、委托理财业务不好做
今年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推行市场化改革最快的一年。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进一步完善,信誉主承销商制度的逐步实施,使券商在投行业务中较以往更注重降低风险。而市场化的结果是使实力悬殊的券商在投行业务竞争中出现大分化,上半年有15家主承销商新股承销颗粒无收;为了争取项目,一些券商最后被迫包销余额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甚至进入董事会。由于“限报家数”政策的出台以及行情的日渐低迷,不少券商投行被迫开始裁员或收缩战线。
由于市场自6月以来深幅调整,券商的经纪业务也大为萎缩。今年前三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锐减143.1亿元。业内人士据此推算,今年全年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可能减少两至三成。
另外,一度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香饽饽的委托理财业务,今年也成了券商的一块心病。下半年二级市场的深幅调整,使不少有保底或收益分成约定的委托资金出现负资产,牵涉在内的券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上市、扩股、中外合作步伐加快
今年12月,我国正式入世。入世,意味着证券服务业率先对外开放。为了应对挑战和急剧升级的竞争压力,今年券商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是筹备上市、增资扩股与中外联营。
广发证券、国通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均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上市筹备工作,步伐较快的广发、海通和国通已相继获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国通证券、中信证券的上市材料已呈交证监会。
年初,西部证券等三家西部券商的增资扩股拉开了券商第三轮增资扩股潮。据统计,今年通过增资扩股、重组获准成立及筹建的券商已达29家,平均每家注册资本金达1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超过15亿元的达到16家;资本金扩张最快的从1.2亿元到16亿元。“鲤鱼跳龙门”已成为地方性中小券商扩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地方券商通过增资扩股,经营业务大大拓展。而大券商也不甘落后,继续充实资本金,增强自身抗御风险能力。而12月出台的《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券高增资扩股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今年还是中外券商联姻最富成效的一年。多家券商相继与外方签订了有关合营证券公司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的协议。而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与外方有过类似谈判或接触。
在今年热热闹闹的中外合作协议签订潮中,最活跃的要数欧资和港资证券机构,却看不到摩根、美林这些堪称资本市场第一集团军的影子。有业内资深人士透露,低调不等于没有活动,这几家券商与国内顶级券商的谈判进程跟欧资差不多,他们都已派出高层与中方磋商和沟通,待有关政策明确之时,就是他们签订合作协议之时。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