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息 尽管管理层近期取消了对券商增资扩股的有关规定,但对券商来说,扩容还需量力而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经过新一轮增资扩股,不少地方级券商虽然迅速扩大了规模,但对如何“消化”巨额资金却缺乏新思路,反而给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我国共有约60家证券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其中,一些地方级券商是这一轮增资扩股的主角。尤其在今年,由原省、地市级券商增资扩股,或由地方信 托业合并重组而成立的证券公司达到约27家,占总数的96%以上。
地方级券商增资扩股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扩张幅度很大。据了解,今年以来,新增资的地方级券商平均注册资本金达到9.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在10亿元以上的达到15家,超过15亿元的达到16家;与原来的资本金规模相比,有的扩张了五倍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十倍,如地处南方的某家地方证券公司,资本金由原来的1.2亿元一口气扩张至16亿元。
诚然,增资扩股使一些券商有效地化解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了拓展业务的底气。但是,股本金扩大并不意味券商综合实力就此增强了。
应该看到,不少地方级券商由于业务起步晚,布点不均又缺乏人才积累,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在三大传统业务中,他们主要偏重于经纪或自营业务,若要全面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市场份额,必然面临重重“壁垒”。
若从市场情况来看,券商生存环境较前几年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大券商垄断了一、二级市场,留给地方级券商的空间已经不多。以经纪业务为例,截至今年10月,排名前十位的大券商几乎包揽了50%的市场份额。此外,如股票承销业务,要真正产生效益必须有两年左右时间的项目和人员积累过程。因此,地方性券商仅凭资本金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决非易事。
一旦业务扩张无法达到同步的话,股本金的快速扩张只会对原有的盈利能力产生稀释作用。正如某地方券商老总所言,没有资金时寸步难行,有了资金却又背上了包袱———为股东回报伤脑筋。
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券商迫于经营压力,在资金投向上往往贪大求全,经纪、投行、自营、资产管理业务无一不涉及,分散了资金的效率。有时为获得利润,争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大打擦边球,放松对风险的控制。甚至有的地方级券商为达标,在未获综合类业务资格之前就涉足投行业务,并采用大比例提成的方式“激励”下属员工,有的甚至不惜重金从外购买投行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只会加剧业内的恶性竞争。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地方级券商若要生存壮大,首先必须明确未来的市场定位,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差别化经营优势,否则不仅自身发展陷入困顿,甚至连整个行业都有被拖入无意义的低水平竞争状态之中的可能。 (记者 秦宏)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