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5年的谈判,“从黑发谈到白发,中国就要跨过WTO的门槛。”在这一重要时刻,由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与《成都商报》、新浪网等中外7家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入世网上峰会”于11月12日至15日举行,共设6个主题论坛。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董辅礽教授,深圳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华夏证券总裁赵大建先生于11月15日下午2点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共同探讨“入世后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
变数”。
主持人(陈大会):在网友提问之前,还有一个大家特别关注的事情,除了关注WTO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外,还有最近的国有股减持的问题,说什么的都有,先从企业家开始。
王石:万科的感觉是这样,基本上没有国有股,所以股票现在可以理解是A股、B股,我们现在又有国有股、企业股、企业法人股,早解决比晚解决好,越解决得慢,包袱越大,可以分期,有一个时间段,大家都有一个预期,知道到底影响有多大。
主持人(陈大会):前一段国有股减持,看到这个消息挺吃惊吗?
王石:没有,总的来讲是希望股市比较好,本意上还是对股民负责,我们现在一定是走走停停,再往前走,再停,关键不是减持就停掉,关键原来是减持的方法,利润分配,我们鼓励的是市场经济,中央的税和地方的税,利益已经分配开了,但是如果硬要拉出一块,尽管是搞社会保险基金,但是整个分配方法上是有问题的,带来了他本来愿意买,现在不愿意买了,因为成本完全不一样了,很可能我这个价格要卖高,达到了我的预期,被分走了,还不是股价下跌就停停,分配的方案本身就不是按照市场规律办的,因为既然已经是一个市场原则了,本身这个减持的过程应该是市场原则了。
赵大建:国有股减持的问题,董教授和萧教授都讲了我们上市公司结构这一块,我们流通市值大概占了百分之三十一,三分之二都没有流通,都是国有股,从券商的角度来看,我们感觉到,目前股市的下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有股减持的定价问题,我们的市场,无论是监管部门也好,人大通过的证券法也好,首先强调的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实际上我们感觉到,国有股的减持,尤其是定价方案,作为中小投资者来说,感觉到利益受到了侵害。而且对国有股这一块,到底是按照它的净值,还是按照市场价,问题出在定价方面。
国有股减持的问题,理论界、学术界,包括政府的一些主管部门,到目前为止,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认为,国有股的减持就是中央采取措施,国务院采取国有股减持的办法暂停,有它的想法,我个人的看法,是应该修改,不然的话,可能对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
萧灼基:这次的国有股减持,造成了从六月份以来股市大幅度下挫的主要原因,有人不承认,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政府改变这个政策,两个方面的,第一条,确实这个政策是不正确的。第二条,政府有改进不正确政策的一种勇气,这个问题,最早提出政府要改正错误的是董老。
主持人(陈大会):您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董教授:二十号,香港文汇报到我那儿采访,我就提出来。
萧灼基:本来减持是对的,我是赞成的,这样才能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才能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关键是价格,当时出台这个办法的时候,我在中央电视台就讲了,关键是价格,价格必须公平。
主持人(陈大会):现在出来这么一个价格,您分析是什么原因呢?
萧灼基:简单来说,过去老说企业圈钱,这个办法是政府圈钱。所以都有意见了。
主持人(陈大会):您不觉得我们股市的功能跟其他国家的不一样吗?
萧灼基:先说这个,本来要圈钱实际上圈不到钱,交易量大大下降,印花税大大下降,今年一到九月份,股票交易印花税减少了一百多亿。
主持人(陈大会):这种情况当时没有想象出来吗?
萧灼基:那就不知道了。第二个,整个国有资本市场全都缩水了。第三个,我们很多的券商,券商都是占大股的。
主持人:赵大建,你们缩水了多少?
萧灼基:他们聪明,早跑了。有的券商代客理财,现在资产缩水了百分之三十,所以要圈钱,圈不到钱。所以我提出来,第一,国家资产不应该由于减持而流失,要保持国有资产的价格。第二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市场承受能力。第三,减持应该有利于广大股民。说到这样,怎么定好,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按照净资产来配售给老股民,这是最好的,如果以净资产配售给老股民,广大的股民是欢迎的。
主持人(陈大会):您觉得操作的难度大吗?
萧灼基:操作最容易,每股的资产是一块五,就以一块五的价格配售给老股民。这个当然国家财政就少收入一点。
王石:市场繁荣嘛,堤内损失堤外补。
董教授:为什么国有股减持啊?好象定位定得不对。第一,为什么国有股要减持,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国有股和法人股都能够流通起来,股市才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第二个,国有股减持是为了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慢慢地退出来。第三,国有股的减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的问题,使它的股份逐渐降低下来,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这个也实现不了。所以最后变成了国有股减持是为了去充实社保基金,最后的目的变成这样的目的了,充实社保基金,从财政部的角度来看,当然卖得越高,钱收得越多,社保基金当然就越多了,这个定位就定得不对,而且政策又不透明,提出来,按照市场价格定价,市场价格什么价,没有说,是按照流通价,是按照协议价,是按照竞争价?没有说。结果颁布出来,原来这个办法,这个办法不是为了更多地从股市上拿钱嘛,广大的投资者就不干了,觉得亏了,因为以前国有股是一块钱转成的股,以前买流通股的老百姓和股民都是十几倍、几十倍买的,你一块钱买进来,一下子就卖几十块,老百姓就不干了,政府本身做得就不对,所以政府就应该有勇气纠正这个错误,政府确实有这个勇气,我们也很高兴。但是现在也有问题,是暂停,摸不准暂停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以后其要实行这个办法呢?还是以后要拿出一个办法,所以办法又拿不出来。
主持人(陈大会):现在网上的问题提出热烈,就想知道暂停以后会出现什么样情况。
董教授:政策不透明嘛。
萧灼基:暂停那天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政府要求各个部门提出方案,现在提出的方案怎么样,还不知道。
赵大建:现在不单是证券监管部门,还涉及到财政部等等,利益的群体不一样,所以考虑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结果,还难说。
萧灼基:证监会、财政部、社保基金等等,他们的专家座谈,提出这个办法,现在我是没提。
董教授:中国这个事情可能是比较麻烦,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考虑,有自己的利益,很难协调,每个部门都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决策就很难做出来,我提个办法你不赞成,就拖下来,你提个办法我不赞成,也就拖下来了。
网友:如果我没有记错,当年正是你们的争论造成了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非流通股的划分,可没有考虑到今天的国有股减持这个难题,今天谈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你们考虑过没有,你们的言论观点会不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萧灼基: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国有股、法人股。
董教授:我们没有主张过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
萧灼基:而且相反的,我在1993年,在海南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上,我曾经和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石富宁教授提出要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状况,当时的上市公司只有五十几家,那时候解决可能难度比较小,现在的难度就大得多了。
网友:请问董教授,我认为国有股减持政策只有做到在明确的一定时间内,彻底解决了这个,我们的股市不规范的问题,才能称得上一个正确的政策,否则越搞越乱,您认为正确的政策应该是如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董辅礽:从现在看起来,国有股的减持,或者国有股的流通,是我们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一个条件,所以这个工作必须要抓紧进行。但是我想国有股减持不应该是一个办法,应该 是多种办法,比如一个国有股是通过协议转移的办法。
主持人(陈大会):但是萧老师说现在这个比较困难了。
萧灼基:我没有说比较困难,是说难度比较大了。
董辅礽:越往后越难做。今后不仅要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股减持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现在上市的法人股减持的问题。
主持人(陈大会):国有股减持是市场非常敏感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到底是减持价格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还是减持的方式使市场失去了信心,从而使市场受到了打击。
网友:萧教授,我们的B股开放被理解为用我们老百姓的钱给外国人解套,是不是股市低迷就是让外国人购买中国的优良资产,让中国人亏本保证外国人的盈利?
萧灼基:我想是这样的,资本市场不是要套牢国内的,也不是要套牢境外的,主要是要发挥机制功能,以及资本优化配置的功能,对于参与股市的,无论是接地境内还是境外,都希望他们在投资过程中间获利。有一段时间,使我们能够利用B股成为筹资的工具,并不是为了用中国人的钱给外国人解套,我们本来就不是为了要套牢外国人,不能这样说,今后A股市场逐步开放,也不是因为股市低迷让外国人抢占我们的市场。主要是利用转变机制的功能,资产优化配置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从总体来考虑。
主持人(陈大会):萧老讲得非常对,从理论上讲就是这样,这是公认的真理,但是中国的股市上就是会发生和我们公认的东西完全不同的东西,一旦外资进入的话,大家自然就会有这样的担心。
赵大建:刚才萧老谈的非常对的,我们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并不是说要套牢哪方面,从目前来看,看起来结果是B股市场开放以后,是国内的居民被套进去了,外国的跑了,中国有句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以后也可能是很好的赚钱机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当时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再有一些措施,比如说原来曾经有一种方案,成立一个B股投资基金,对境内居民,可以买这个基金,由机构投资者操作这个,可能会好一些。
详细报道请进入“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实录--资本市场的变数(一)
详细报道请进入“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实录--资本市场的变数(二)
详细报道请进入“中国入世网上峰会”实录--资本市场的变数(三)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