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走好的代价:股指站在800点就算是很乐观

2001年08月07日 13:58  中国经济时报 

  8月6日又让股民倒吸一口凉气:1900点像纸做的,空方毫不费力将其击穿,当日报收于1882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券商承认二级市场资金基本都是合法的,而一级市场动辄5000、6000亿元的申购资金多是银行及上市公司本身的钱,存在大量违规资金,这部分钱撤出了,剩下的投资者为什么要用高于净值几十倍的价格去接盘?国家在撤退,上市公司更是空手套白狼,不择手段的圈钱,谁还有信心?照此下去,股票发行要么发行时券商被套,要么跌破发行价,券商的日子要跟着难过了

  □本报记者 崔荣慧 李成刚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年初派出前往各地调查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小组,已陆续返回北京,并于本月公布对数个违规商业银行的依法严惩结果。引述不记名的权威人士称,查处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工作将长抓不懈,采取相应措施力求银行信贷资金运作规范守纪,确保中国金融系统安全、股市根基稳固。指出中国金融、证券、国企监管部门将齐抓共管,并将共同制定一套政策法规,严控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健康的股市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但成就一个健康的股市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首创证券丛小路:违规资金是祸首

  首创证券研发部经理丛小路认为,从证券公司的角度看,我们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感觉到股市上冲力的不足,走势的变化一直成锯齿状。但是,最近连拉7根阴线的情况确实很少见。我觉得这与最新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从我对市场的分析来看,国有股减持并不是股市下跌的一个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对违规资金的查处。

  国家的国有股减持政策让股民觉得国家是在撤退,因此大家也就想在国家撤退前再赚一把就走。社保基金是需要钱,但是国家这么圈钱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这最终会影响股市的发展。而股份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因此股市一旦低迷带来的危害是难以想像的。

  股市的关键是钱。现在大部分合法资金都在二级市场,而一级市场的资金几乎都来自银行。在沈阳等地,银行甚至不通过第三方而直接把钱交给证券公司。可是从公报看,有200个左右的企业亏损、预亏,特别是一些像平安保险那样的好企业尤其严重。这些做法是很危险的。据我所知,有一家石油企业每天在一级市场做申购和国债的钱就有10亿,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么多的现金交易是相当危险的。可是为了获得利益,企业们就把钱交给券商或者是私募基金去炒,国家也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上市公司这样做会让股市真正成为投机市场、成为泡沫,而股市就本质而言是物质的。因此国家决定对违规资金进行查处后,就出现了资金缩水导致股市暴跌。在这几天大跌的时候,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

  奇怪的是,三大报纸对暴跌没有什么反映。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一些违规运作,这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湘财证券申卫平:恶性圈钱喊停

  湘财证券投资银行北京总部项目经理申卫平认为,股指狂泻国有股减持无非是个契机,其背后的原因是违规资金的介入或场外资金非常多,达6000亿元。现有上市公司中500~800家都在直接或间接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参与股市,有的委托理财参与炒股,有的参与申购。现在股市的基本功能被完全扭曲,上市公司变成募集资金或随机圈钱行为,实在太乱,今年上半年有愈演愈烈之势,好像有种最后疯狂的感觉,大概有超过100家的上市公司都在拟发可转债、增发新股和配股。由于拟增发新股也要涉及到国有股减持,再联系到违规资金入市,监管部门下决心开始清理整顿,所以这种泡沫或原来支撑的平台已难以维持,导致近期股市暴跌。

  如何评价国有股减持对股市的影响?虽然国有股减持规定应遵循市场原则,但从上周二发行的4家新股看,老百姓仍来申购,承销商照样发得出去。表面看似乎是成功的,而背后却隐藏了一个问题,即在中国一直是新股不败,几乎还未遇到过新股发行不出去或承销商被套牢的情形。这种市场化背后的实质是,减持有搭新股发行便车或捆绑搭售之嫌。新股发行、再融资增发时,国有股减持如何定价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若仍按目前的定价办法,则必将跌破发行价且券商很可能被套牢。国有股减持还对券商提出新挑战,要求其有更高的判断力,注重质量,提高发行定价水平。

  华夏证券李刚:减持不能掩耳盗铃

  华夏证券李刚一针见血的提出国有股减持不能掩耳盗铃。国有股减持出台时机不合理。以增发来说明,它通常是按合理预期进行的,但若按目前的减持办法执行,一是对市盈率只会推波助澜;二是不加区别执行的结果会诱导很多企业的不理性行为,没有增发可能的企业也愿意增发,以此来实现它的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方式不合理。这集中体现在价格的制定上。减持办法中规定的定价原则不应由财政部硬性确定,而要由参与市场的理性各方共同形成,否则会违背甚至破坏股市的“三公”原则。国有股减持对股市影响很大。若国有股减持在10月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则连续3年的牛市必然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熊市的开始。当然,这种熊市与国外或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熊市还有不可比性,这是由它们各自成因不同决定的。

  他认为国有股减持应坚持两个方针:一是实事求是而非掩耳盗铃。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实施前,先把违规资金即国家的钱从股市中撤走,一厢情愿地想由其他投资者来购买,这既不公平也不可能。其他投资者也是理性的,他们不可能去接这个盘,承担这种风险,损害自身利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针对制度而非个人,最终很可能是减持不下去。二是尊重历史、放眼未来。国有股是历史遗留问题,虽可暂时搁置不解决,但迟早是必须解决的,所以应有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历史;放眼未来,则是指减持国有股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也非一两个企业的事,所以应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它。

  李刚同时提出几点建议:1、价格要回到净资产上做文章,既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不损害投资者利益;2、放慢速度,公平游戏,考虑市场承受能力;3、缩小范围,先让已理清或明确的国有股进行减持;4、市价折扣,目前股市所以未出现更大暴跌甚至崩盘,与尚有一些利好消息和预期未释放有关,发行价格应由券商和上市公司共同确定。

  西部证券平奋:上市公司质量该抓

  西部证券投资银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平奋认为狠抓上市公司质量已是当务之急。国有股减持的整个大方向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现在的减持方案让减持的目的很不清楚。如果说是为了补充社会保障基金,那么也许将来又会利用国有股减持对其他方面进行补充,那么就会再需要另一套减持办法。另外这牵涉到公平的问题。如果说以国有股流通来募集社保基金,那么其他性质的股份也应当采用减持。另外同股同权和同股同价的问题也需要仔细考虑。目前大家对国有股减持的定价意见很大,普遍认为过高。定价的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至于国有股减持和最近股价大跌的关系,我也认为没有那么密切。股市暴跌的最大原因还是查处违规资金。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整个质量都不高,由于9月底要撤离违规资金,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另外对私募基金的打压何谓更大幅度的上涨腾出空间,也可能是股市下跌的原因。因此当前的主要措施还应在于狠抓上市公司的质量。

  果然不出所料,1900点这道人们认为的重要支撑位形同虚设,轻而易举的就被击穿了,当然罪魁祸首还是增发。由于配股较增发来说,“门槛”较高,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业绩逐年下滑,达不到配股的标准,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将圈钱的方案定位为增发。严格的讲,进行配股时比例一般不超过10配3,但是增发却没有上限,也就是说可以无限制的增发,一些上市公司增发所募集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其总资产的额度,并且再增发后随意更改投资意向,有些公司竟然将募集来的资金大量的投入股市开始了坐庄行为,严重了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且极大的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另外就是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性,在谈“增发”色变的市场中,投资者也不知道自己手中的股票有无增发的方案,但是一旦上市公司发布了增发的方案,根本来不及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因此为了提前避免这方面的风险,不得不忍痛割肉,使原本多方的力量转为空方的力量,造成大盘的持续的绵绵不断的下跌。现在并不建议投资者盲目杀跌,但是建议投资者将那些所谓的较为抗跌的个股抛出,提前避免风险。

  北京证券吕立新:盘跌局面不会改变

  北京证券的吕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今年下半年股市走势的看法是:8月看好,9月看淡,在国有股减持太高的价格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整个下半年将维持盘跌的格局。他认为,在两周多时间内,上证指数下挫200多点,市场人气丧失殆尽,到8月份,行情反弹将会贯穿始终,高点可望收复至2060至2100点一线。原因是,第一,看好中报,预亏预警结束。进入8月,绩优公司可望大幅度增加,对行情发展十分有利;第二,新发增发虽不会暂停,但有望减速,放慢节奏;第三,8月份,国有股减持不可能也来不及大面积铺开,减持不会加速。但是,他同时认为,国有股减持价格不可能下调,清查市场违规资金也是大势所趋,在此前提下下半年盘跌的局面不会改变,9月份行情有可能探至1700点。

  东南大学教授华生:股指站在800点已很乐观

  东南大学教授华生说,最初中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价格是很低的,只有几倍的市盈率,那个价格指数只有几百点,现在投资者为什么觉得特别不能适应呢?严格地说,是跟我们这些年形成的导向有关系的,就是大量的协议转让都是围绕净资产价格,误导了投资者,今天投资者一讲什么东西合理与否,就觉得跟净资产挂钩比较合理。市场上发生的几百、几千件的交易都是根据每股净资产的价值进行的。法院判决纠纷时也基本上是围绕每股净资产价值。我觉得历史过程是这样,一开始是产权定义的不清楚,约定的不清楚,产权不完整,后来就约定俗成了一个指导性价格。

  现在国有股真的减持了,不讲每股净资产了,来了一个市场价、发行价,这个时候市场要重新定位是必然的。因为,你多年形成的预期是每股净资产价格,流通股的价格会那么高。若这个价格不是每股净资产价格,而是全部市场流通价定价的话,客观地说,沪市连800点都站不住。只有定义在每股净资产价格,流通股才能维持这个价格。那么,现在从每股净资产定价变成市场定价,对已形成的市场预期来这么一个跳跃,当然要出问题。就像现在的上市公司你不能上个月说严重亏损,下个月又说我们盈利,肯定要管你的。实际上,减持办法本身的逻辑也有很大的问题,减持因为协议转让是每股净资产价格,如果国有股可以按市价减持,那协议转让就是国有资产巨额流失,因为价格相差好几倍。现在的方案把这两个并列,好像都可以,这起码是衔接不起来的。证券市场交易直接是产权交易,定义不清楚,则交易的对象就不明白,一定要出大问题的。

  背景

  中国股市上半年的赢家与输家

  赢家

  新上市公司及增发新股公司 由于股指高企,新股的发行价水涨船高。上半年有36家公司新发行股票,募资总额218.16亿元,平均每家融资额为6.06亿元;有16家公司实施了新股增发,筹资总额162.45亿元,平均每家筹资10.15亿元;有65家公司实施了配股,筹资总额238.55亿元,平均每家筹资3.67亿元。

  B股市场的投资者 去年末,沪市B指收盘指数为89.55点,而今年6月末沪市B指收盘217.35点(期间的最高指数为241.61点),半年涨幅达142.71%(最高指数涨幅达169.80%)。

  一级市场的追新族 一级市场是中国股市的一个无风险市场,虽然为引导一级市场资金流向二级市场,管理层出台了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政策,但这并未给一级市场带来实质性的风险,股市仍在上演着新股不败的神话,那些追新一族仍然在新股发行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输家

  二级市场上的A股投资者及6月1日后进入B股市场的投资者 上半年A股的涨幅为5.36%,仅够支付股民三次买卖的税费,股民根本就赚不到钱。6月份,沪市B股指数下跌了9.34%。

  证券公司 今年上半年由于管理层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由此引起的庄股大幅跳水,使得券商的做庄行为收敛了不少,证券公司的自营利润难有大的起色,并且由于今年上半年市场缺少火爆的行情,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也大幅下降。如果不是今年有B股市场作支撑的话,上半年证券公司要维持日常的费用支出都有问题,那就更不用说证券公司里员工收入的下降了。

  国家财政 上半年股市行情牛皮,交易额大幅减少,造成印花税收入比去年同期减收78.2亿元,减少36.4%。

  黑色档案

  查阅1996年以来的资料可以知道,上证指数日收盘跌幅超过100点的有4次。1996年12月16日是第一次,从1110点跌至1000点,跌110点;1997年5月16日第二次,从1417点跌至1315点,跌101点多;1997年5月22日第三次,从1354点跌至1235点,跌119点;1999年7月1日第四次,从1689点跌至1560点,跌128点多;2001年7月31日是第五次,从2065点跌至1956点,跌108点多。

  从绝对值看,1999年7月的128点排在第一,而这次的108点则排在第三位,不是最厉害的。而如果把上一周的五日连跌的114点算上,则六个交易日的连跌已经跌去222点,这是除1996年12月的那次之外五年来最大的一次连跌,如果说1996年时是有明显的政策信号的话,则这次却完全没有明显的政策导向。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杨采妮19年情修成正果 周六新加坡办婚礼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盲人国内高考遭遇不公 自学雅思赴英留学
  • 沈建光:上海自贸区的四大难题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