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三年大牛市将终结?

2001年08月06日 07:46  北京青年报 

  都说股市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可是股市的表针也会经常走错。

  七月流火,关于中国经济的利好消息不断:北京创造历史——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是一个长期的大利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增长达7.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入世谈判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有望在今年年底加入WTO。任何一条消息似乎都不构成下跌的理由。

  正是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股市却背道而驰:7月30日沪市下跌108点,轻松击穿2000点的心理关口,这是两年来单日下跌之最。一天下跌一百多点的惨痛场面是自“5.19”以来的第二次,也是“5.19”以来第二大单日跌幅。在各营业部里,人们被一种恐慌的气氛笼罩着。一个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一”出现了。

  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谁来为“黑色星期一”买单?

  仔细分析一下,导致股市一泻千里的原因是触目惊心的。

  回首七月份,以基金减仓为序幕,大盘开始调头向下;随着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出台,中期预警、预亏公告的蜂拥而出,上市公司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圈钱”,以及央行查处违规资金等利空的持续打击,大盘终于不堪重负。

  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恶性圈钱”

  许多证券分析师的意见是一致的,新股扩容太快和价格高企的国有股减持是股指大幅回落的诱因。

  数字显示,7月24日公布了4只股票在本周同时上网定价发行,当日大盘应声而落,沪深指数跌幅近2%,位居年内单日跌幅的前列。星期二、星期三总计有六只新股发行。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新股的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了。按照股市历来的传统,密集上市向来被股民们认为是“利空”。虽然证监会有关人士赶紧发表观点,认为新股发行程序时间均正常。

  7月初,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做好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如果预计2001年中期将出现亏损或者赢利水平出现大幅下降,上市公司应当在7月31日前及时刊登预亏公告或业绩预警公告。

  事实证明,随后出现的上市公司大面积预亏让所有的人跌落眼镜。

  截至7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154家公司发出预亏或预警。前段时间,每天的预亏或预警公司为数不多,基本上在10家以内。其中,7月27日有20家公司预亏或预警,7月28日预亏预警的公司更是增加到25家。仅仅两天时间,其预亏预警公告就占到全部预亏预警公告的近1/3,它们之中有的是老牌绩优股,有的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还有现下时髦的增发概念股。

  数字统计显示,从今年3月25日到6月1日,先后有66家公司提出了增发方案,到7月30日,已达到了110家。加上今年一季度已有14家公司实施了增发,这样,不过半年时间,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就多达124家。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6家公司实施了增发,筹资总额162.4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通过增发筹资10.15亿元,这大大高于36家新发行上市公司和65家配股公司平均每家筹资6.06亿元和3.67亿元的水平。

  上市公司中,不务正业的例子很多。据统计,在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涉及到“理财”。其中国脉联通一家就有3.15亿元被拿去“理财”。

  国有股减持方案被市场抛弃

  在股民心目中,更严重的是,按照股票发行价出售国有股。这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根据6月12日公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用什么价格减持国有股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说法。对于最核心的定价问题,市场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用社会公众股的发行价来确定国有股的价格,是所有市场估计中最高的一种,也是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消息传出,市场连拉阴线,这清楚地表明市场不接受这种定价方式。

  还有放大效应,国有股问题让市场产生了恐慌情绪,尤其让人联想到沪深两市已经公布而尚未实施的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增发方案是否也会步本周这七家新股的后尘而以增发价减持国有股,这对市场投资者信心影响很大。

  国有股减持的价格高得离谱。从已实施的国有股减持的情况看,烽火通讯国有股存量向社会公众发行800万股,52.37倍市盈率,每股发行价21元,从投资者手中圈走资金1.68亿元;北生制药国有股存量发行412万股,46.24倍市盈率,每股发行价9.6元,圈走资金3955万元;江气股份国有股存量发行800万股,25.8倍市盈率,每股发行价9.9元,圈走资金7920万元;华纺股份国有股存量发行850万股,41.36倍市盈率,每股发行价5.92元,圈走资金5032万元。仅这4家公司就圈走接近3.4亿元。

  违规资金撤出预示着牛市的终结?

  事实上,如果没有清查违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一背景,股市也不会一泻千里。

  最近,央行第一次对部分查处结果进行了通报。被查处的是沈阳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而人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日前发布的《2001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从五个方面阻止违规资金流入股市。

  根据通报,2000年4月至2001年1月,交通银行沈阳分行假日支行、中国银行沈阳分行、建设银行阜新分行、华夏银行沈阳分行五爱支行四家金融机构,擅自放宽条件,对一些企业签发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23.77亿元商业汇票给予承兑与贴现,致使其中5.1亿元贴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披露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情况。

  实际上,央行对违规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展开的调查早在去年就已开始,只不过最近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据称,已有若干调查小组奔赴各地。对利用各种违规手段导致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银行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将出结果。

  对于违规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关注甚至惊动了最高层,违规资金必须在三个月内(即9月底前)撤离。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目前违规入市的银行信贷资金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这些数目的资金对于我们这个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影响到底有多大,看看下面的分析就知道了。

  有证券研究机构曾预测,资金供给大于需求4000亿元左右,将推动股指上涨20%~30%即上证综合指数达到2500~2600点。但谁也无法估计出,6000多亿元资金的撤离将导致股指下挫多少,引发的恐慌抛售行为更是无法预知。

  可以想见,6000多亿元资金逐渐撤离,对于流通市值不足两万亿元的中国股市来说,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失血,股市的价格重心大幅下移事所必然。

  有资料显示,支撑股市上扬的大资金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证券投资基金500亿元和券商自营资金600亿元左右;二是券商委托资产管理的1800亿元和私募基金8000亿元左右。后者合计约10000亿元左右,占到了A股流通市值的60%。

  相关人士分析,除了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公开披露的仅50亿元左右)和私募基金代理的个人投资等部分来源基本合法外,其他大部分多少与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有瓜葛。资料显示,银行的企业贷款上半年增加了5000多亿元,企业存款仅增加约1000亿元;另外4000亿元去向不明。

  据称,一份不公开的调研报告估计,银行信贷资金(以商业票据贴现方面为主)违规流入证券资金的总体规模高达6500亿元~7000亿元左右(其中一、二级市场大致各占50%)。银行资金实际上支撑了目前股市的近“半壁河山”。

  中国股市的信心危机出现了

  股市在平均60倍市盈率、沪指2200点的高位出现大跌,促使人们去反思长期困扰中国证券市场的许多怪现象。

  有这样一个传言,一位央行官员曾有过这样的判断:“如果没有银行信贷资金的非法流入,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两年多所谓的牛市。”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微博]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此次股市大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去年底延续至今的有关中国股市的大辩论的延续。正确看待中国股市的关节点在于弄清一级市场六七千亿元的游资。这是破译中国股市种种怪现象的关键”。

  刘纪鹏认为,现在股市上盛传的国有股减持引发股市狂跌的说法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因为国有股减持并没影响到一级、二级市场资金的总量。减持的国有股最终还将以各种方式流回股市。更何况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方式是一种‘不解渴’的方案,其所涉及的主要是新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对现有的1200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与法人股存量并未触及。”

  据海通证券研究所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明了上述观点,近两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换手率迅速下降,一些成熟市场的特征开始出现。

  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沪深两市的换手率分别达到了760.05%和949.68%,创下了历史上的峰值。而此后,沪深两地市场的换手率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走势。到了2000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当年沪深股市的涨幅虽均超过了50%,但是市场的换手率却较4年前下跌了逾50%,分别为369.93%和387.22%。

  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地市场的换手率则更低,各为136.31%和131.99%。而如果剔除B股市场上涨的因素,沪深股市的换手率分别为126.37%和112.2%。

  现在,持悲观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甚至认为,伴随着银行违规资金的清查和渐次撤离,这意味着缺乏基本面支持,牛市必然会转熊。

  专业分析人士、安邦研究总部首席分析员陈功也指出,从5.19算起,中国的股市已经有了不短时间的辉煌了,与很多国家证券市场的惨状相比,中国的证券市场足够引以为傲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牛市,市场总有起落,要紧的是,对市场能有个清醒的认识。现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市场的监管者,恐怕都到了该喘口气的时候了,在这样的时候,股指的向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海通证券研究所有这样的论点,在由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情况下,获取超额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投资思路开始趋向长线,换手率逐步下降,证券市场将告别发展初期的暴利阶段。

  上周五,沪深股市缩量窄幅整理,上证指数勉强收红。

  每个人都在问,从1999年“5·19”行情开始的长达近3年之久,中国股市的大牛市行情走到尽头了吗?文/本报记者王军光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杨采妮19年情修成正果 周六新加坡办婚礼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