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证监会主席刘士余)

  本报两会报道组 苏诗钰

  “你的建议非常好,今天有时间吗?可以找我,咱们聊聊,晚上也行。”3月7日上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听到一位代表关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当即向该代表发出“邀请”。听了刘士余的邀请,在场的代表发出赞叹声。

  这只是刘士余参加重庆团审议的一个小插曲。《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刘主席一直在认真倾听。当代表就资本市场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时,他会不时展露他那“招牌式”笑容。

  会议间隙,刘主席起身走向会议室门口。本报记者迅速跑过去,趁其他媒体记者还没有赶过来,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刘主席,请问您对投资者有什么嘱咐吗?”刘主席微笑答道:“该回答的问题,我在前几天的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大脑里迅速回放:刘士余主席在2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堰塞湖’的数量效应并不是很重要,部分投资者心理效应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申请上市,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体现”等等。

  刘主席在入场前,还就“资本市场改革要如何迈大步”等回答了媒体提问。他表示,“资本市场改革是要迈稳步,而不是‘迈大步’。”对于“IPO会保持目前节奏吗”的问题,他则风趣地回应“你猜得差不多”;会议间隙,对于“如何建立好新三板市场”的提问,他希望记者能给提一些好的建议。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专家表示,刘士余在2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谈话,对2017年资本市场工作做出了详尽解读,涉及新股发行、监管执法以及改革举措等,引导了积极预期,特别是“今年盼望‘稳’加‘进’”的表述,为市场参与者留出了遐想空间。由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相关问题的阐释已比较充分,“两会期间”答问简约应在情理之中。

  多位媒体同行表示,刘士余对于资本市场监管和改革的表态往往很严谨,但说起话来又充满诙谐幽默。或许,他的那种有力量又不失亲切的气场,源于他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满满信心。

  (苏诗钰)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