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深度调查:上交所信息产业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4: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激辩合理性

  在这场争议中,上交所市场监察部的相关人士认为:“焦点就在于监管者出售了被监管者的‘隐私’。”

  目前,有部分舆论认为上证信息不应当出售过细的交易数据,价格也不合理,而收费也的确在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有违公平原则之嫌。

  当然,反对上证信息出售数据的主要是以基金、保险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操作行为完全被暴露给全部投资者。

  “这种情况已经深刻影响了市场应当有的游戏原则。”一位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称,“好似赌场里有人可以偷看底牌,这样还怎么玩呢?”

  而有知情人士表示,为不让自己的“底牌”被看,甚至有机构已经跟上交所提出将自己的交易信息屏蔽掉,“或许不久的将来,为有需要的机构屏蔽信息也会成为上证的一项新的业务。”

  国内一家QDII基金经理则甚至称:“国内TopView软件的出现,弄得机构都没法做了,按理说,这个属于不公平竞争的范畴。”透明度过高,每个投资人的意向都被市场明了,知情交易者就得不到应有利润,他们也就失去了发掘信息的动力。

  一位曾在香港多家机构担任过基金经理的人士表示:“境外肯定看不到这么多的交易信息,香港联交所可以看到券商交易席位,但不对应具体的交易方,查不到具体的每一笔操作详情,除非是占股超过5%才会公布具体的交易情况。”

  不过,一位接近上证信息的人士告诉本报:“公共基金不应当有交易隐私,希望靠隐私去提高获利水平并不值得提倡。”

  面对以上这些说法,洪榕却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如果是价值投资,机构就没有必要担心被外界了解自己的操作,而且对于公共基金而言,公开本身就是义务。”

  至于香港或者是其他境外市场,洪榕说:“境外证券市场大多是经纪人制,交易的决策实际上来自于经纪人而并非客户。”他表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证信息所出售的信息并不会比境外市场的信息公开度更高。

  国泰基金的一位内部人士则称:“现在机构的心态比较微妙,市场的透明度越高可能对机构越不利,但太不透明也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站在优势地位的机构希望在交易市场的透明与不透明间拿捏平衡点。”

  另外,一位政协委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出售交易信息在国外也很正常,只是上证信息在价格上应当再有所考虑。对此,接近上证信息的人士说,随着数据业务的普及,产品线的丰富,低价的产品一定也会出现,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将更大。

  记者还了解到,深证信息也将很快推出自己Level-2行情系统,部分代理商已经在与其接洽。

[上一页] [1] [2] [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