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融资规模创峰值 券商梯次显端倪(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16:35 《财经》杂志网络版

  内资先锋

  在过去一年,中资券商梯队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老牌传统强势券商在投行领域的作为显得没落许多。2006年和中金、中信位列第一梯队的银河证券在2007年经历了重组滞缓、人员流失带来的阵痛;而新兴的国信证券、华泰证券等中小券商则在特定业务领域崭露锋芒。

  对于中国石油A股IPO项目,银河证券介入较早,但最终却未能跻身承销商行列。在投行业界流行的说法是,正是人员的流失,最终导致这一结果。

  银河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汪民生认为,中资券商有很多项目和外资投行一起做,这样,中资券商人员很容易体会到中、外资投行在机制、薪酬等各方面的落差,同工不同酬,中资券商如果没有好的薪酬机制,很难留住人才。汪民生表示,银河证券2007年初确实走了一些人,对公司触动很大,所以,银河证券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全公司新的薪酬体系,并有望在2008年逐步实施。

  汪民生坦承,由于银河证券本身的国资背景,以及还有经纪业务等其他部门存在,在银河内部实现合理的、且具备和外资投行同等竞争力的薪酬仍无法实现,即便实行新的薪酬体系,与外资行仍有一定差距。

  银河证券2007年投行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IPO项目主要做了中国神华(上海交易所代码:601088)、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交通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28,香港交易所代码:3328)、中国铝业(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00)四家公司。

  2007年,银河证券的承销业绩与2006年基本持平。银河证券自从老银河证券重组以来,在人事、债务和资产价格确定方面,一直未能尽快理顺,在一定程度上也延误了银河证券各项业务的开展。汪民生说:“这是新银河运作的第一年,总体上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为未来打下了基础。”

  反观中信证券,由于具备上市公司优势,在过去两年中发展迅猛,已经在内资券商中确立了领先优势。过去一年,中信证券在IPO业务上交易金额为105.25亿美元,仅次于中金。在前十大A股市场IPO业务中,中信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或联席主承销商参与了其中的四单,即中国石油中国平安、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和交通银行

  德地立人表示,中信证券在投行业务主要做复制性很强的项目,而一单业务做好,后面的业务新客户会认可,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许多。

  中信证券更大的竞争优势在于,除投行业务外,其经纪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等也在各自业务领域内,在国内券商中确立了居前的地位。

  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目前合计在内地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和60家证券服务部。更重要的是,中信证券早在2003年就实现了上市,并通过不断的股本扩张和再融资,目前其股本已经超过33亿股,市值位列全球投资行第四,增发后净资本将超过400亿元。

  而对于困扰国内券商的股权激励,中信证券也有尝试。2006年9月,11名董事监事及部分高管获得了465.7万股激励股份,其余业务骨干共获得1750.6116万股股份。这对中信证券留住和吸引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诸多创新业务中,中信证券也均率先涉及。诸多券商一直希望操作的直接投资业务,中信证券最早获得了这一资格,并成立了公司开始运作。按照投资不超过净资本15%的上限,中信证券的直投业务额度可达6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中信证券还获得了四川绵阳产业基金的管理人资格,券商QDII业务资格也已经获批,目前正在争取其他创新型业务的先行先试。

  中信证券的目标是五年内成为专注于中国业务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2007年10月,中信证券和贝尔斯登交叉持股,并协议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随后,中信证券通过增资收购全资拥有了中信证券国际,并使之成为与贝尔斯登亚洲业务合并的基础。

  贝尔斯登在亚洲的业务主要由设在香港、东京、新加坡的三家公司进行,如果与中信证券成立合资公司,贝尔斯登将会把东京、新加坡的业务也纳入合资公司的管辖之内。

  合资公司成立后,双方将会发挥各自优势。贝尔斯登在固定收益类业务、股票结构性产品业务及清算业务上具有成熟的操作经验,而在贝尔斯登不擅长的投行业务、经纪业务上,中信证券在国内市场上则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中信证券还将利用在国内的客户资源优势,为合资公司带来大量的业务。

  从国内投行业务看,中金公司仍是强者。中金公司2007年承销A股IPO业务共有8单,全部为大项目,其中,有7单业务在A股IPO融资额前十名之列。与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相比,中金公司在海外市场经验相对丰富。2007年,中金在H股承销上列第五,帮助中信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98,香港交易所代码:0998)、中国重汽(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51,香港交易所代码:3808)和复兴集团在港上市。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行业务负责人丁玮表示,中金的定位是以服务中资为主的国际投行。中金的客户资源、人才、主要股东,都是国内为主。中金最早从帮助国内企业海外融资做起,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中金毫无疑问是以国内为基础的。中金的人才是中国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有国际背景的。中金在管理机制内控机制、组织框架、成本采用国际化做法,这也是中金具有的明显优势。

  虽然中金公司拥有经纪业务牌照,但一直以做机构客户为主,未能在上一轮收购、托管券商潮中有所作为,因此,由于网点的限制,经纪业务尚未做大,相反,国内其他券商在这两年牛市中,经纪业务收入远超过其他业务收入。中金公司也开始有意识做大经纪业务。

  丁玮说,中金的经纪业务还是内部发展为主,目前和以往的规模相比有了大规模增长。现在主要是打好基础。目前,在经纪业务很多成本已经投入,正在逐步建立团队,招聘、培训,需要一步步有章法地去操作。

  由于各种原因,中金公司在券商的上市潮中亦落在后面,目前,其净资本仅有30多亿元,诸如直投业务均无法做大规模。一旦摩根士丹利退出,其股权转向会对中金产生何种影响仍是未知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