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规模创峰值 券商梯次显端倪(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16:35 《财经》杂志网络版
新一轮合资 眼见高盛、瑞银尽享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的盛宴,更多的外资投行急迫地站在中国门口,期待获取新的进入许可。证券行业新一轮开放日益成为焦点。 在高盛和瑞银之前,中外券商的合资被局限于投行领域,兼之市道不景,表现都不甚成功,甚至巴黎百富勤还退出了长江证券,将合资机会拱手推让。而像海际大和、华欧国际等则藉藉无名,成长艰难。 在中美经济战略第三次对话后,重新启动投行合资审批已成定局。业内人士分析称,外资是否拥有管理权是中外合资投行的关键点,上一轮合资投行的失败亦多源于此。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的离合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摩根士丹利虽持有中金34.3%股权,但在经营管理层面,摩根士丹利最终未能发挥作用。摩根士丹利目前重新寻找合资伙伴华鑫证券,其意就是要真正掌控自身进入中国的战略与执行,而不仅仅是做消极的财务投资者。 同样与摩根士丹利焦急徘徊于合资门槛之外的还有瑞信证券。瑞信此前已经和方正证券正式签署了协议,双方拟将合资成立一家专事投行业务的公司,瑞信持股33%,其对管理权也志在必得。 瑞信投资银行中国区主席张利平对《财经·金融实务》记者表示,中国市场是国际投行的必然选择,“因为中国资本市场是未来世界资本市场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量今后一定会超过美国,占世界最高。” 谈到瑞信的中国金融布局,张利平说,“只要有好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以合资、投资的形式尽快进入中国。资产管理方面,瑞信已经和工行共同设立了工银瑞信资产管理公司,投行领域争取能最先拿到下一批合资投行牌照;而私人银行方面也期待政策开放,允许上岸服务。”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中国投资银行主管张欣也表示,“我们肯定是希望参与A股市场业务,我们未来的设想就是,能为客户提供包括境内外上市、并购等在内的全方位的服务。” 张利平总结外资投行相对的竞争优势认为,合资公司的薪酬机制更容易吸引好的人才,而人才是投行竞争力的核心。他表示,一批合资公司成立后,中国金融市场的人才竞争会加剧,会逼迫国内证券公司加快薪酬体系的改革。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德地立人认为,外资投行在股票、债券等传统业务方面并不一定比中资券商强,同时,中资券商在政府资源、客户关系、销售渠道方面仍有优势。但德地立人进一步指出,外资券商在两个方面的竞争潜力不容忽视,一是长远来看,外资大的蓝筹公司在国内上市将成为必然,这点外资投行显然具备优势;二是跨境固定收益类产品及与股票相关的结构性产品方面,内地投行无法和外资投行相比,而这块业务收入在外资投行收入中占比很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