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融资规模创峰值 券商梯次显端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 16:35 《财经》杂志网络版

  《财经》记者 乔晓会 陈慧颖 范军利 实习记者 张曼《财经》网络版

  未来一年市场走势动荡叵测,券商业竞争格局将在未来的市场开放中进一步演化

  【《财经》网专稿/记者 乔晓会 陈慧颖 范军利 实习记者 张曼】圣诞节前后,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银行家们,又迎来了狂欢畅饮的时刻。2007年A股与H股的狂飙突进,IPO与再融资的滚滚热潮,都为境内外投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随着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保(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01)在上海挂牌,2007年中国A股市场融资大戏基本落下了帷幕。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公司A股、H股的融资规模达到7343.91亿元,IPO融资规模更是创下了全球资本市场之最,为4085.3亿元。A股市场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家公司IPO,这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极为罕见。

  在过去的几年间,券商的竞争格局刚刚发生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传统的国有券商元气大伤,新晋券商大肆扩张、封疆拓土,再加上高盛、瑞银的全面进入,与2006年相比,过去的一年,券商竞争与分化的趋势要远为明晰。尽管在这样一个癫狂时刻,券商的战略选择最容易被人忽视,但中外资券商的取向依然清晰可见。

  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国内券商,立足于销售网络,在投行、经纪、直接投资、自营等各条战线上分进合击,甚至还开始“走出去”的初步布局。在中信证券的示范效应下,借壳和IPO成为中资券商跨越2007年-2008年持续的主题,它们紧紧抓住牛市的缰绳,依然遵循着先做大再做强的传统路径。

  以瑞银、高盛为代表的外资券商,在经纪业务的强烈诱惑下,依然坚持“大客户战略”,在高端领域荜路蓝缕。首家合资证券公司中金公司,亦做出了类似的选择。而在瑞银、高盛之后,摩根士丹利、瑞信证券、美林和摩根大通等国际券商都在对第三张合资牌照虎视眈眈。

  不同的路径选择,是基于对市场走向的判断,以及各自成本结构的考虑。事实上,券商竞争的核心仍然在于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创新能力等基础性因素,这都需要长时段的考量。在一个资金“百川灌河,不辨牛马”的市场里,很难立刻分判出结果,2007年显然是券商新格局奠基的一年,中国证券行业新一轮洗牌已然开场。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