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特朗普太不可预测 中国需要准备底线方案

朱民:特朗普太不可预测 中国需要准备底线方案
2018年03月26日 19:56 新浪美股综合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原标题: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第二天,两国专家支招中国应对措施

  随着美国于北京时间3月23日宣布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税,中美贸易摩擦骤然升温。两国学者官员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做法?两国未来的合作前景又将如何?

  3月24日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组织了国际交流晚餐会,主题为“中美贸易冲突与合作前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Martin Feldstein,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Stephen Roach,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特聘研究员、美国前贸易代表Michael Froman,CF40学术顾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CF40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等进行了主题交流。CF40学术顾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主持了晚餐会。

  以下为此次交流会的精彩观点摘录。

  美国贸易逆差的真正原因

  特朗普一直强调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中国,但在哈佛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Martin Feldstein看来,“美国贸易失衡是由国内原因造成的,我们想消费的超过自己可以生产的。这是很基本的逻辑,但华盛顿政策圈里的人不理解。而且减少双边失衡并不能够解决全球贸易失衡。比如降低美国和阿根廷的贸易赤字,只会导致美国与另一国的贸易赤字上升。”

 Martin Feldstein Martin Feldstein

  在他看来,特朗普是一个擅长谈判的人。“他的技巧就是开始说一些强硬的话,但这并不意味他真会这么做。在贸易政策上,可能也是这样。”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Stephen Roach认为,美国贸易赤字上升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的主要矛盾,即在没有储蓄的情况下追求增长。与现代经济史上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国内储蓄率最低。从净国民储蓄率这个指标即企业储蓄、家庭储蓄和政府支出的净值来看,2017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的净储蓄率为1.9%,而20世纪最后三十年的平均值为6.3%。所以,目前的净国民储蓄率还不到过去长期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缺乏储蓄情况下,还要保持经济增长,所以美国要从国外进口资本,同时必须面对经常账户赤字和多边贸易不平衡。

Stephen RoachStephen Roach

  2017年,美国对102个国家是贸易赤字,其中中国占比最大,但美中之间的逆差,实际上根本没有特朗普夸张得那么大。Stephen Roach指出,去年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7960亿美元,其中47%即3750亿美元是来自中国,而特朗普夸张说是5000亿美元。需要看到,47%中至少有40%来自于中国以外国家制造但在中国组装产品的供应链效应。如果考虑来自中国以外的投入,使用经合组织和WTO提供的贸易和增值矩阵进行调整,则可以将47%份额降至28%。尽管这个数字远低于比总统和美国财政部所用的数字,而且顺差是由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导致,美国政界并不买账。“我们的政治家不关心统计数字,指责中国是更容易的事。”Stephen Roach说。

  他指出,美国的主要矛盾当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正在实行财政刺激,而现在并不是一个好的时点,因为美国经济表现良好,也接近充分就业。”他说,在国内储蓄率很低的情况下采取刺激措施,只会使美国储蓄率从2%下降到0%,推动经常账户赤字进一步上升,以及多边贸易失衡扩大。随着多边贸易赤字的增加,美国开始对贸易盈余国实施保护主义政策,而这些国家为美国经济提供了资本。

  美国对主要矛盾视而不见,也并没有拿出有力的解决措施。朱民总结时指出,“现在是美国调整自己国内经济政策的时候了。”

  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

  如果贸易冲突不可避免,那美国主要的“抱怨点”在哪里?Martin Wolf认为,美国的抱怨主要包括: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汇率操纵,强制性技术转让,非市场经济,过剩产能,非国民待遇,非互惠贸易政策等方面。

Martin WolfMartin Wolf

  这些问题也在动态地发展。Wolf指出,从历史来看,大概十到十二年前,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不满在于中国有巨额经常账户盈余和外汇储备,操纵汇率。但中国也没有故意维持低汇率,实际上现在中国不希望人民币贬值。现在特朗普对此没有不满,但美国总会找到其他不满的地方。“当你解决完一个问题,新的问题总会出现。这就是常态。”

  Wolf认为,美国现在的焦点是双边顺差,但这个抱怨并不合理。强制性技术转让是个重要的问题,这是美国的合理诉求。

  针对技术转让问题,3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国的确是当今世界创新强国,但这不等于创新和知识产权只能是美国一家的“专利”。事实上,中国在高铁、量子通讯、电子支付等领域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朱民指出,如今几乎只有中美两国拥有IT行业的巨头公司,“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合作和分享,而不是彼此指责。”

  中国如何应对?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贸易战很可能并不会爆发,因为虽然当前特朗普签署了备忘录,但还有一个90天窗口期,需要等国会听证取证等程序。这是否意味着不必过度担忧贸易战?

  朱民认为,目前短期内不会有贸易战出现。但是,特朗普实在是太不可预测了,中国需要准备底线方案以应对可能的特朗普冲击。“我们仍然要考虑更长远一点的未来,在可见的未来里,我是指未来10-20年,中美贸易摩擦会始终存在, 有时候紧张状况也会加剧,风险依然很高,中美双方都要有长期谈判和长期合作的战略, 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朱民朱民

  对于未来可见的贸易摩擦风险,中国应该如何应对?Martin Wolf建议,首先中国要保持战略耐心和淡定,虽然这很难。“因为最终中国一定会赢的,只是时间问题。体量在经济学上是决定性要素,采取同样的政策时,大国一定比小国的发展更有优势,而中国是美国的四倍,这是重点。”他说。

  第二,在具体做法上,贸易方面,中国要在WTO框架下做出合理反击,无动于衷不是好的策略。但同时中国也要关注美国的合理诉求,做一些理性让步,这对保护本国利益也是有利的。比如中国要理解美国保护本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动机,因为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他们也会提出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要求。

  第三,中国应该明白自己将成为世界大国,要理解美国的情绪反应,同时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加大开放本国市场,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领导者。很多贸易问题需要通过多边的方式解决。

  隆国强也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应对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减少中国对美国出口,“但这个思路解决不了双边贸易失衡问题。”目前美国政府想通过限制措施减少从中国的进口,打开中国市场。特朗普希望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但是对比一下中美工人工资,就会发现,中国出口部门工人的工资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所以,“我认为特朗普并不想把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作带回美国。即使中国因为额外的关税原因减少了对美国的出口,美国本土企业不可能替代中国出口产品腾出的市场,美国需要从其他国家如越南等进口。如果美国的保护措施受到中国的反制,美国也不可能扩大对华出口。”

 隆国强 隆国强

  第二种思路是中国开放自己的市场。这有助于中国增加从美国进口,但是美国的收益可能有限。为什么呢?不妨回顾一下新世纪以来美国对华出口情况。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非常快,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2000年来,对中国出口占美国总出口的份额已经从2%增长到目前的8%。 但是,美国在中国总进口中所占比重却下降了,尤其是在中国的高新科技产品进口市场,美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0%。这说明美国企业相对其竞争对手,主要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中国进口市场的竞争力是不足的。如果未来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国开放进口,而且是对各国均等开放的话,美国公司在中国很难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要考虑其他方案。

  第三个解决思路,就是中国只对美国扩大市场开放,那么美国公司就可以得到更优惠的待遇。前面讲到美国在华市场份额下降,那么,究竟输给谁了呢?不是输给日本,也不是欧盟,而是输给了韩国和台湾。为什么,因为中国和韩国有自贸协议,海峡两岸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十年前,我曾建议中美之间进行自贸谈判,没有得到回应。现在中日韩以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正在进行相关谈判,日本都有参与。日本是美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重要竞争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和美国达成协议,而是和日本达成了协议,那么中美贸易失衡状况会更严重。所以中美两国应该尽快把自贸谈判放到日程上来。”

责任编辑:帅可聪

朱民 美国 中美贸易 特朗普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