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商秣马厉兵等待创业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5:3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陈劲 深圳报道

  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将给券商的投行、直投业务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据记者了解,不少券商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走在前面,其中投行业务的人才、项目准备更为充分,只等监管层发令枪响。

  资源储备战已经打响

  有券商总裁表示,创业板的推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可能改变未来投行业务的市场格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个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加紧项目资源储备,研究制定适合该项业务发展的激励制度,确保赢得先机。”

  业内人士指出,创业板推出以后,在该板上市的公司家数将不会是个小数,而在保荐制度之下,保荐人的数量和项目储备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券商在这个市场的竞争力。

  在保荐人数方面,目前看来,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平安证券已经具备相对竞争优势。证监会截至2008年2月22日的统计显示,国信证券拥有保荐人75人,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平安证券的保荐人数分别为61人、52人和48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家券商拥有的保荐人数占全国总保荐人数的23.36%。而就在两个多月前,这一数字为23.1%。其中,国信证券拥有保荐人数占比从6.82%提升至7.4%。保荐人向优质券商的集中优势愈加明显。

  在项目资源的储备方面,各家券商亦在暗中发力。

  如国信证券,其投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目前,国信证券在中小项目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6年的主承销家数为14家,第二名为9家;2007年的主承销家数为30家,第二名为21家。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目前的储备项目更高达200家。

  国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在几个板块做出自己的优势,如金融板块中的中小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券商借壳等,以及寻找一些细分市场的龙头公司。“我们强调的是,融资不分大小,目标是帮助企业从小做大。”该人士认为,其实在竞争力方面,从技术含量上,中小企业与大蓝筹之间不存在技术鸿沟,只是运用的法规不一样。

  平安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对于创业板,平安证券从项目和人员两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根据Wind资讯统计,2007年平安证券承销了10家小盘新股,筹资金额为35.8亿元,取得约1.6亿元的承销收入,市场排名仅次于国信证券。

  直投业务蕴藏巨大空间

  创业板的推出除了能给投行注入兴奋剂,其给直投业务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更让券商怦然心动。

  “创业板的推出,最直接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券商直投资金的退出问题。”一家券商的负责人表示,直投业务的发展空间巨大,其中一个最可预期的利好是创业板即将推出,这将成为直投业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自去年9月中信证券、中金公司获得首批直投业务试点资格后,部分券商成立直投业务筹备机构,在上报方案的同时开始招兵买马,一些券商开始物色、储备可以直投的项目资源。

  中信证券还于日前决定对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增资至30亿元。本次增资,中信证券的追加投资金额高达21.69亿元;其增资主要用于提升金石投资的业务能力。金石投资是中信证券名下专门从事直接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业内人士指出,统计表明,英美等成熟市场的直接投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5%-40%之间。证券公司在承销、并购、投资管理等方面具备其他投资者所不具备的项目筛选、项目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得益于此,证券公司从事直接投资业务,其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水平要优于市场平均水平,保守预期,券商开展直接投资业务的年化收益率可能达到30%-40%。

  虽然券商对直投业务趋之若鹜,不少创新券商都向证监会递交了直投业务试点申请,但至今仍只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两家公司获得该项资格,更多的券商只能是临渊羡鱼。

  而为了不错过创业板推出的好时机,部分券商则在谋求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直投理财产品,提前介入这个市场。“对于直投理财产品,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政策安排。但我们可以通过担当投资顾问的方式发行信托产品。这在法律上是没有障碍的。”某券商负责人说。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