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市忽悠财富神话 百姓不懂也敢跟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 14:35 中国青年报
1月23日全国证券市场出现开户高峰,新增股票开户数近10万,新增基金开户数超过20万 本报上周民调显示,对于基本证券知识, 22.8%的人承认“啥都不懂”, 42.4%的人“正在补课” 本报记者 谢小亮 无数个一夜致富的传奇故事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迅速蔓延。 周文龙,外企职员,炒股,2万多元的投资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变成了5万多元; 刘小黑,学生,一年来在股市上的收益超过50%; 袁女士,银行管理人员,买基金,8个月时间,20多万元的投资转眼间增加到近50万元。 …… 忽悠出这一系列“神话”的,是一条红色曲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它以所向披靡之势一路向上,让几乎所有投身股市的人们都强烈感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巨大力量。 2006年10月底,上证综合指数为1800点,3个月之后,指数达到2800点,涨幅接近60%。约占沪深两市总市值15%的超级大盘股“工商银行”,在去年年底的7个交易日里,每股价格从4.65元上蹿至6.79元。 一时间,“股票”、“基金”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复制这条似乎触手可及的致富之路。曾经高喊“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普通百姓,也争先恐后地投身到这场炒股热潮中来。 老郭,报社记者,1月23日开户炒股;刘露,政府职员,两星期前开户投身股市;陈晶,公司职员,1月初购买基金;尹蔚,自由职业者,正打算春节后买进基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3089人参与)显示,46.4%的受访者购买了股票,21.5%的人选择了基金,13.4%的人“两种都买了”。其中,24.1%的人选择在“2006年下半年股市大热之后”开始投资,还有20.8%的人承认“最近全民炒股,我才跟着买的”。 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5.9个是股民或基民 “求求你了,再给我一个号吧!”老郭死皮赖脸地哀求营业员。 老郭是北京一家报社的记者,前段时间在朋友的游说下决定炒股。1月23日,他起了个大早儿,兴冲冲地来到中信证券北京白家庄营业所准备办理开户手续,没想到一进门就傻眼了——老郭被告知,由于前来开户的人太多,证券交易所不得不用“排号”的方式维持秩序,一天放20个号,上下午各10个。 证交所下午1点开市,这回老郭长了个心眼儿,提前1个小时就来了,可他却被再次告知“号已经放完了”。情急之下他开始软磨硬泡,营业员最终同意给他加个号,这才在当天开了户。 记者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登公司”)网站提供的每日快报中看到,新增开户数在1月23日这一天达到高峰:新增股票开户数近10万,新增基金开户数超过20万,总开户数超过30万。此后几天虽略有下降,但每天的新增开户数都保持在20万以上。 根据该公司的统计,2006年12月新增开户数接近60万,截至2007年1月22日,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股票及基金开户总数已经突破8000万。这意味着,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5.9个是股民或基民。 本报调查显示,在问及“你周围买股票或基金的人多吗”的问题时,63.5%的受访者选择“有一些”,27.1%的人选了“特别多”,“没听说有人买”的仅占3.4%。 老郭后来才知道,坐在他斜对面的一个同事,也在1月23日那天去银行买了基金。 2006年全年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130%(意味着股票的平均价格增长130%——编者注),总市值和每日成交量更是不断创出新高,一系列数据烘托出一派牛气哄哄的股市景象。当外企职员周文龙把自己炒股“赚了一倍多”的好消息告诉朋友的时候,却遭来一顿埋怨:“为什么不早说?!” “深圳才是真正的全民炒股!”在深圳某政府机构工作的刘露一提起“股市”,立马来了精神。她告诉记者,单位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炒股,平时饭桌上、MSN上,同事和朋友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股票。 “就像一股洪流,无数的人被莫名其妙裹挟进去了” 相比于股票,基金市场相对较低的风险,让哪怕最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有机会体验“钱生钱”的快感。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甚至拿出省吃俭用一辈子的积蓄,希望能借此圆一个发财梦。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大堂经理这些天成了银行里最忙碌的人。他们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人,问的几乎都是关于基金的问题。 “我想买基金,怎么个买法?”“我问一下,买哪种基金比较好?”“天哪怎么会有200多种?!我以为基金就是一种呢!”面对这些热情高涨但证券知识几乎为零的投资者,大堂经理们只能耐着性子,一一普及最基本的金融常识。 一个在基民当中流传甚广的“段子”说,有个老太太在银行柜台购买基金之后,又转回头来问:“这基金的年利率是多少啊?” 本报调查显示,对于与基金/股票相关的基本证券知识,22.8%的受访者表示“啥都不懂”,42.4%的人“正在补课”。自信“比较熟”和“非常了解”的受访者,分别只占28.1%和6.7%。 “这就像一股洪流,无数的人被莫名其妙地裹挟进去了。”有人这样评价。 刘露自称是个“小小股民”,对股票“一窍不通”。“既然同事们都在玩,我就跟着玩玩。”而她的同事中,除了几个领导是老股民之外,其他人也都是刚刚入市。 尽管多数人都在“补课”,也搞不懂股市里的门道,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怀揣希望畅想未来。本报调查发现,27.8%的受访者打算趁着牛市大赚一把,34.0%的人希望能小赚一笔,28.8%的人认为“只要比存银行利息多点儿就行”。 “当然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赚100%!”大学生刘小黑今年年初就给自己设立了这样的目标。“其实翻番很容易的,7个交易日涨停就翻番了,一年怎么着也能有几次这种机会吧!”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31.9%的人坚信牛市“能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 “股市泡沫?股市当然有泡沫,但那又怎样?房价也有泡沫,房价不也一直在涨吗?”看到报纸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投资行为不理性的危险”的警告,刘露一点儿也不在乎。她觉得,风险无处不在,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 周文龙正在借钱投资。他去年10月底入市,正赶上了最激动人心的涨势,3个月的时间,2万多元的投资变成了将近5万元,翻了一番。尝到甜头的周文龙最近又向朋友借了5万元,打算大干一场。 像他这样借钱投资或向银行抵押贷款投资的人,在本次调查中分别占了3.7%和2.3%,算是少数。21.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拿出了大部分积蓄投资”,18.8%的人豁出了自己几乎全部资产,更多的人(54.3%)比较冷静,他们坚持按专家教的那样,“拿出积蓄的一少部分进行类似的高风险投资”。 调查数据表明,对于“股市泡沫”破灭,32.0%的人“根本不担心”,27.8%的人表示“无所谓”,还有10.9%的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泡沫”。 最近这些天的股市行情让老郭和刘露们体验到了“泡沫”和风险。1月31日,大盘大幅调整,老郭买的那只股票几乎跌停。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没有赚到钱,但这仍然无法消磨掉股民基民们对未来形势的乐观判断。调查显示,31.9%的受访者认为这轮牛市“怎么也能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只有18.2%的人持悲观态度,认为“已经差不多到头儿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