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活跃品种) 资金回流交易活跃 天胶欲重振江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8:42 中国证券报

  一年以前,上海天胶因为过度投机而失去了名列前茅的交易地位。在整整低迷了一年多之后,上海天胶已经摆脱了高额库存羁绊而逐渐恢复交易活力,交易量日见增大。而同台交易的上海期铜经过长达三年多超级牛市长途跋涉,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在历史高位上反复推升之后,已是交易量萎缩、跟风者日寡。那么,期铜市场上退出的资金能否进一步进入胶市,并重塑上海期货交易所龙头地位呢?

  资金从期铜市场撤退

  中国期货市场在当前品种规模情况下似乎并不缺少资金,而缺少题材丰富、并可以容纳大资金角逐的品种。上海期铜在历时长达三年,波幅高达22980点超级牛市行情中,把中国因素、美元贬值、产能闲置和库存下降等题材全部深度挖掘了一遍。如今,已没有新的题材足以吸引投资者把资金留住在铜市。大资金之于期铜市场,已是去意徘徊。考察上海期铜交易量、持仓量变化,可以非常清楚感知资金在期铜市场上撤退。

  2004年以来,上海期铜月末最大持仓量出现在2004年11月份,为34.06万手,这也是上海期铜自上市以来最大持仓,按当时30000元/吨价格和8%保证金估算,在上海期铜上沉淀的持仓保证金为41亿元。当然,不可能所有交易者都满仓操作,加上后备资金,应该大大地超过这个数字,估计沉淀在上海期铜市场上的资金在60到80亿左右(按1.5到2.0倍数估算)。而截至2005年7月份,上海期铜月末持仓量降低到16.9万手,此时按价格为35000元/吨、保证金为8%来估算,铜市上持仓保证金是24亿元。持仓量是最高时的一半,沉淀资金则略大于最高时的一半。这表明已经有近一半资金流出上海铜市。然而,上海期铜持仓量并没有停止下降,预计将还会有更多资金流出铜市。

  资金回流天胶市场明显

  对照同期上海天胶月末持仓量,已经出现初步恢复迹象,特别是今年7月份回升幅度较大。2004年上海天胶月末持仓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当时为22.5万手,此后一路剧减,到11月份降低到只有1.7万手的低位水平,12月则再降到只有1.4万手。今年1至6月份,上海天胶持仓量一直在2万余手的低水平状态徘徊;而7月份月末持仓量却突然增至4.15万手,比6月份暴增72.2%。按与铜相同标准来估算,2004年12月上海天胶市场上持仓保证金只有7千万元(持仓14000手、价格12000元/吨、保证金率8%。),就是到今年6月份天胶市场持仓保证金也不足1.5亿元;而7月份则不同,一下子上升到了2.8亿元。尽管天胶现有持仓保证金绝对量与铜相比,还差得很远,但相对增量却是来势凶猛,远远超过了同台交易的燃料油、铝等品种持仓增加。资金向天胶市场上回流比较明显。

  对最近两个月铜、天胶交易量比较,则更能反映铜退胶进这一现象。今年6月份,上海铜交易量为281.8万手,7月份降为211.8万手,一月之内下降幅度高达24.8%。反观上海天胶,今年6月份交易量只有59.0万手,不及同期上海铜的一个零头,但到7月份上升为182.6万手,增长幅度高达209.5%,一月之内几乎追平上海期铜交易量。8月份截至18日统计数据,上海天胶交易量达到247.8万手,不仅两倍于同期上海铜119.1万手的交易量,而且半个月交易量已超过自身前一个整月交易量。

  三家席位是主力军

  天胶市场上最近特别活跃的几个席位分别是上海通联、河南万达、金瑞期货。这三个席位每天分别以接近1万或超过1万手交易量而名列三甲。不过,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这三家席位都不与天胶生产和消费有深刻背景。如此集中交易,表明天胶交易仅局限在非常有限的大户集团之间进行,还没有真正“充分发动群众”。第二,交易量位列市场之首的三个席位,其持仓量无论是多还是空都非常不起眼,这表明主力当前手法以当天进出的短线为主。第三,在交易量放大情况下,持仓量绝对数值还很少,增加速度也比较缓慢。天胶主力合约RU510在7月26日就达到了2.3万手,而8月18日,还只有2.6万手,可这段时间里主力合约日交易量鲜有低于12万手者,最大时一度达到了18.4万手。可见,这种交易量超过持仓量的6至8倍的市场运行,离真正市场繁荣有一段距离。第四,当RU511取代RU510成为龙头合约之后,以上海通联、河南万达、金瑞期货三席位交易量位列三甲而持仓寥寥的交易格局并未改变。尽管就目前来看,巨量交易在极有限席位间进行,然而没有这样带头作用,恐怕不足以吸引资金进场。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