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会A股市场试手 海鑫钢铁发出多元化信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8日 10:3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施春华 陆琼琼 实习记者 林寄凡 上海报道 10月18日,年轻的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以5.94亿元的代价取得中色股份(000758)手中持有的1.6亿多股民生银行(600016)股权;11月18日,李通过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5797万元的价格从原华冠科技(600371)第一大股东富华集团手中收购了华冠科技21.25%的股权。两次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实际控制人山西海鑫钢铁将成为民生银行第十
事实证明,李兆会——这位有着澳大利亚留学背景的年轻企业家已经表现出了与他父亲李海仓不一样的行事风格,开始涉足李海仓生前尚未来得及进入的资本市场。 高价受让民生银行 11月12日,中色股份公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公司将持有期达5年的民生银行股份16053.525万股,转让给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持股90.93%,转让价格59356.89万元。中色股份通过这次转让实现税前投资收益约5.06亿元,投资收益率达到576%,而此次股权转让价格更是创下民生银行股权内资之间转让价格的新高。 中色股份董事会证券事务代表谭峻告诉记者,中色股份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寻找民生银行的买家,先后也接触过为数不少的企业,最后只有海鑫实业愿意出这样高的价格收购。谭峻个人认为,海鑫确实是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 民营企业参股银行的例子并不少见,大多是出于通过参股银行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稳定便利的融资途径,但像李兆会那样愿意花费如此高溢价的例子却并不多见。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海鑫实业的净资产为18亿多,而民生银行的总支付价款在6个亿左右。 浙江利捷的余凯先生认为,好几家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在民生银行里都拥有股份,李兆会入股民生银行,虽然只占3.1%股权,但其最大的目的可能是想通过此次入股确立自身在中国商界中的地位,借此和国内的知名企业建立起比较牢固的关系,毕竟李年纪还很轻,入股后有助于提升自己。 海通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雍志强认为,李兆会之所以选择进入金融行业,是因为这样可以把产业与资金结合在一起,对于将来融资也有很好的帮助。 跻身华冠科技二股东 11月18日,上海海博鑫惠公司从黑龙江富华集团手中获得华冠科技21.5%的股权,从而成为华冠科技第二大股东,华冠科技第一大股东为万象集团下属的万向三农,持股29.95%。 从上海海博鑫惠的注册资本构成来看,自然人周晓冬出资2000万,山西海鑫实业16000万。显然,除了从事一些进出口业务以外,海博鑫惠已经成为李兆会在上海展开资本运作的平台。 成为华冠科技的二股东以后,上海海博鑫惠所处的地位非常微妙,第一大股东万向三农所持的股权为29.95%,万向三农长期以来一直在谋求对华冠科技的控股权,之前的10月26日,万向三农受让了富华集团6.2%的股权,随后富华集团又将剩余的股份质押给了万向。正当外界普遍认为万向将最终获得富华集团手中剩余股权的时候,李兆会闯了进来,由此在华冠科技的前两位股东名单上同时出现了两个知名民营企业家的名字。 但浙江利捷的余凯认为,李兆会并不会进一步谋取对华冠科技的控股权,他目前的这番行为仅仅只是从一个战略投资者的角度做出的,同时也为万向三农做了一个配合性的运作。万向三农此前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29.95%,如果进一步增持则比例将超过30%,就会引发要约收购,而又无法申请豁免,因此引入了山西海鑫这样一个策略合作伙伴。 而同时,李兆会正在为挺进资本市场、开展多元化经营做一些试探性动作,所以首先要学习一些经验,而在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上都有着成功经验的万向集团无疑是李很好的学习对象。 适度多元化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董事会办公室的一位员工向记者表示,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虽然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但山西具有煤炭、焦炭等发展钢铁产业所必需的原料优势,因此山西海鑫相对其它地区的民企来讲竞争优势还是比较强的。 仅仅凭借天然优势这一点显然不能让年轻的掌门人李兆会高枕无忧,事实上,在极为突然的情形下执掌海鑫集团、并在随后一年中遭遇了2004年的宏观调控后,李兆会不得不思索怎样才能把父亲一手创建的集团继续发扬光大,是否应该在钢铁主业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 海通证券的雍志强先生就认为,李兆会两度出手国内A股市场可能是海鑫钢铁发出的一个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信号。海鑫钢铁目前的产能是200多万吨,在行业内属于中等规模的企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海鑫很难在本行业中再进一步扩大,因此希望选择多元化发展。由于家电、汽车等高端产业投资需要上百亿资金,海鑫把眼光投向了农业和金融行业。农业是基础产业,而且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扶持,可以长期看好,而之所以选择进入金融行业,是因为可以把产业与资金结合在一起,对于将来融资也有很好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