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股市牛熊之争 > 正文
 

政策与传闻不停博弈 股市前路坠入迷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 13:37 解放日报

  一面是政策利好,一面却是众多困扰市场的传闻,投资者于是也变得越来越坚定--不轻易向市场投注热情。然而,看似坚定,投资者却再也把不住市场的方向了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传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活跃。考验市场的只是对各种传闻的承受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健康状况。

  近日,市场传言“T+0交易制度可能下月恢复”,媒体的后续报道却否定了这条消息;接着,证监会又出来澄清:“我们没有人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一唱一和,在市场激起不少风浪。

  T+0风波仅是其中一个例子。交通银行两地上市、中石油将登陆A股、新股发行将恢复……虽有种种政策救市,但股市却仍在雾里看花中迷失了方向。“9.14”行情好景不长,股市再陷困局,沪综指始终未能向上突破1400点。

  政策救市,传闻扰市。中国股市何时拨开迷雾?

  投资者没方向

  股市传闻一个接一个,打压着政策的利好,更让投资者没了方向。

  “9.14”行情启动,大盘绝地反弹着实让人兴奋。此后不久,9月23日交通银行召开的今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便传出了“交行两地‘A+H’上市计划”。暂且不论消息真假,但却引发了一场“股市接轨国际,股价再下滑”的恐慌。股指随即又陷入下滑之道,仅几个交易日,沪综指便再度击穿1300点关口。

  政策救市似乎失了效,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而此时,狂轰滥炸的传闻接踵而至。中石油海归,投资者将再次面临股市大扩容的压力。根据目前传言,中石油将发行100亿A股,价格为每股2.5元~3元,融资额高达250亿元~300亿元。尽管证监会新闻处称“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中石油也“不作评论”,但仍没能消除投资者心头的疑虑———毕竟在没有得到来自企业或者监管部门的确凿消息时,市场宁可相信“无风不起浪”。

  从8月证监会就“新股发行(IPO)询价制度”征求意见开始,A股IPO暂停至今已有3个月了。近日市场传出消息称,新股发行即将恢复。但随即有传闻称,为力保1300点不失,证监会已暂停新股发行,并停止受理券商IPO申请。此后又有媒体报道称,券商从未接到证监会暂停IPO的通知。新股是否恢复发行,又搅得人晕头转向。

  在此期间,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QFII投资额度不断扩大、券商可以股票质押融资、券商集合理财复出……管理层救市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响亮。但是,面对种种利好,股市依然麻痹。就在500多亿元保险资金开闸入市当天,股市不涨反跌。

  传闻之过?政策之过?

  传闻纷传,使得政策利好难得市场呼应。这段时间以来,部分资金借利好出货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每逢有利好政策出台,当天大盘往往是冲高回落,让那些受利好鼓舞进场的投资者扑个空。股指最终还是低位运行。

  对政策利好,股市患上“麻痹症”。在政策与传闻的博弈中,股市传闻何以这般牵动市场?答案也许并不在传闻本身。

  以沪市为例,大盘从1700多点狂泻至1300点下方时,中央高层便发出了要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的声音。一句话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信心。

  市场绝地反弹,政策救市无疑再显身手。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股市是世界各主要国家中系统性风险最大的市场。基于政策带来的市场风险达到60%~70%,远远高于个股风险。而在美国等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其市场风险仅为20%~30%。这就说明,政策干预市场,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我们这个市场的发展。

  政策虽是治病的药方,但对政策的依赖,使市场失去了自主发展的独立性。上海交通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杨朝军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是政策市,股市对传闻就不会那么敏感。”他认为,任何股市对信息都很敏感,有传闻是正常的,没有传闻的市场只会是死水一潭。当前股市的问题并不是传闻干扰市场,而是在政策救市一次次失效后,犹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才会将传闻看得如此之重。既然依靠政策利好,却不能将政策落到实处,这与传闻又有何差别?

  弱市依然不改,股指在1300点附近徘徊持续了很久。在政策信任度降低,市场信心又极度受挫时,任何细微的小道消息都能惊扰股市投资者。如一些大企业的海外上市,其本身与国内市场的相关度并不太大,股市却如遭遇狂风暴雨。这种种脆弱表现,是传闻之过,还是政策之过?也许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市场还太不成熟。

  仅仅制约不够

  对于传闻,加强监管、有效制约———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市场也已进行着实践:证监会以三大证券报作为指定媒体,建立起一个正式的信息发布渠道,以打击各种不实消息的流传;同时,证监会也对有着“民间信息发布渠道”的证券投资咨询业进行了规范,禁止分析师和分析机构以市场传言作为证券分析的依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股市小道消息的传播,避免出现新的信息不对称。

  但是,仅仅依靠外部力量的制约,并不能有效制约传闻,更不能制止传闻干扰市场。尤其在目前疲弱的市场中,种种猜测与疑虑堆积,投资者对市场失去判断力和信心时,传闻便从市场各个方面纷传而入。而在政策一次次失效,投资者没有政策方向可循时,传闻也就极易成为投资者判断市场的参照。

  事实上,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传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的活跃。考验市场的只是对各种传闻的承受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健康状况。因此,市场对抗传闻干扰,不仅仅是如何制约的问题,而是在传闻中,市场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市场诚信机制和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杨朝军教授认为,要增强市场对传闻的承受能力,首先要规范信息披露。

  无论是上市公司、交易所、监管层,还是市场中介、大众媒体等等,不仅对市场负有诚信的责任,给投资者一个公平的信息相对对称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披露责任机制,不能让无缘由的信息来干扰市场。此外,在信息披露上,也要保证渠道的通畅,以减少周转的环节,这样可以压缩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

  更重要的是:要使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不应过多的干预市场,而应给市场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同时,政府也要加强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控与监管的能力,更多地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当政府具备足够的公信力,监管的声音就可以极大地安抚市场;当市场按自己的规律健康发展时,也就不容易受外界干扰。

  种种措施,唯一的目的就是改变市场形象,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只有投资者对市场发展有信心,任何传闻才不可能长久地惊扰市场。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