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十年回忆之卢永真:股市是推动国企改革重要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7日 08:39  新浪财经

  1990年到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第二十个年头。如今它正如一个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偶尔会犯些小错误,从中吸取教训,然后更加健康和壮大。

  他还是一个非正常成长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太多的希望和呵护,被寄予了太厚重的责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长辈,目睹了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时时给予鞭策和激励、处处送出关怀和温情。

  在二十年之际,他们对这个青年人有什么话要说?哪一些成长的故事令他们记忆深刻?他们如何憧憬和规划他的未来?

  新浪财经陆续推出“二十年记忆”约稿,由亲历证券市场二十周年的代表人物来为您讲述他们的“二十年记忆”。

图为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与市场部部长卢永真。
图为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与市场部部长卢永真。

  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与市场部部长 卢永真

  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成绩斐然,为世人瞩目,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话题。国有企业改革同样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事,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千家万户的老百姓休戚相关。

  证券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我个人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两大根本性任务,即在微观层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宏观层面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就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而言,证券市场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功不可没。

  国企改革三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庆钢铁公司等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1978年到1992年,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制度,重点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后期沪深两个证券市场才建立,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市场容量很小,国有企业改革与证券市场关系不紧密。

  到2002年为第二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国有企业改革与证券市场密不可分了。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家数快速增多。由于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低下,当时采用了分拆上市的办法。回顾起来,那时许多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不强,不规范的关联交易也时有发生。发行额度的计划性分配和股权分置也备受质疑。国有企业改革与证券市场都是几经风雨,方见彩虹。

  2003年国资委成立,进入了第三阶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又一重要发展,国有企业改制进入股份制改革的新阶段。

  国资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截至2010年6月30日,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为125户,较2003年初的196户减少71户。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全部登记企业的69.43%,其中: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为32户,占25.06%,中央企业的一级、二级、三级及以下子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6.03%、70.74%和76.82%,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证券市场促进国企改革

  证券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简要而论,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证券市场的快速壮大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沪深两市1900多家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在资产、市值和净利润等方面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有关部门一直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2006年12月国务院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更是极大推动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目前,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已近300家,且大盘股居多,许多位列沪深300指数中。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涌现出诸多行业排头兵。上市公司在所属企业集团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往往是主要的利润贡献者。目前,中央企业和许多地方国有企业还在筹谋庞大的上市计划,有些地方主管部门甚至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将其主要的国有企业悉数进入上市公司之中。

  二是在证券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日益规范,进而促进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总体上获得很大改善。证监会和国资委两个机构多次就如何规范国有股东行为进行过研讨。国资委先后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的一系列规章,监督国有股东在信息披露、行使股东权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转让和发行债券等方面,依法履职,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不断完善董事会职能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步较为明显之处。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前不久发布的《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报告》显示,在不同种类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相对较小,是这一进步的重要佐证。

  作为最主要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中央企业在总部层面的董事会建立和完善的步伐也大为加快。截止2010年6月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已达32家,其最大特点是外部董事数量超过内部董事,这个做法不仅有助于抑制了内部人控制这个大企业痼疾,还将对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国有企业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激励制度,使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市场价值紧密相连。

  实施股权激励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2006年,国资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提出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方式,以及实施这种激励的前提条件,要求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要占到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薪酬委员会则全部由外部董事构成。这些严格条件,促进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断改善其治理结构。

  为不断完善这些机制,两部门在2008年再次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关问题发文,严格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结构,逐步减少国有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董事中的数量,增加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数量。借助证券市场对企业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规定下,便于公开、公平,操作规范。

  四是不断加重并购重组的市场化色彩。国资委致力于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行业、领域上的分布,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中央企业主业集中。

  从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一些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看,大多采用了较为市场化的推进方式。

  证券市场已成为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有力推手,相关部门对此业已形成共识。

  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需改善

  证券市场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也存在许多尚未突破的领域和环节,还有一些发展的瓶颈。

  从国有企业改革看:一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行业分布依然过宽,在一些行业内部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二是产权改革滞后,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集团一级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数量过少,125户中央企业中仅有公司制企业30多户,且国有独资公司达半数以上。上市公司国有股比重过高。三是以完善董事会职能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需加快推进。

  从证券上市看,投资者结构还需改善。近年来,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但投资者结构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2009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超过了40户,其中:中央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了30家,还有上海汽车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地方国有企业,增长速度惊人。

  国资委的战略目标是打造30-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国企业的发展势头、发展潜力都不错,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只有机构投资者方能抓住机遇。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