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十年回忆之尉文渊:股市作为早产儿的非凡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07:10  新浪财经
    1990年到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第二十个年头。如今它正如一个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偶尔会犯些小错误,从中吸取教训,然后更加健康和壮大。

  他还是一个非正常成长的年轻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太多的希望和呵护,被寄予了太厚重的责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长辈,目睹了他们的出生和成长、时时给予鞭策和激励、处处送出关怀和温情。

  在二十年之际,他们对这个青年人有什么话要说?哪一些成长的故事令他们记忆深刻?他们如何憧憬和规划他的未来?

  新浪财经陆续推出“二十年记忆”约稿,由亲历证券市场二十周年的代表人物来为您讲述他们的“二十年记忆”。

图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
图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

  尉文渊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任总经理

  以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为起始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已逾二十周年。作为创建时期参与工作的亲历者,我深感这是一个非凡的历程。

  二十年前开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依我个人的工作体会,应是一个“早产儿”,是被1989年那个特殊的年代所催生出来的。当时,为了消除国际国内对中国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疑虑,中央毅然作出决定开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浦东,并同时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当年我接待的国际宾客中有人表示,中国的政治像个迷宫,在人们以为中国的改革要停顿甚至倒退时,突然宣布建立证券交易所,那可是西方资本主义最典型的市场经济组织体系。因此,那时圈内对这个举措的理解也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从当时的各种条件来衡量,建立市场也是十分勉强的。没有公司法,偌大的上海找不到几家像样的股份公司,开市时四处挖掘出来的上市公司,后来被称之为了“老八股”。

  其中,最小的爱使股份,总股本仅为40万元人民币。证券交易所首批16家发起会员,其中有五家是为了充数的城市信用社,有的营业场所面积仅为二、三十平方米,没有证券交易方面的法规,市场交易活动全靠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自律。连我本人在内,几乎无人知晓该如何去有效地组织运行这个市场;没有投资工具,清一色的散户投资结构,市场面对的是成千上万承受风险能力孱弱的“股盲”。

  但是,这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早产儿”,承担着在社会主义国度和计划经济的“沃土”上使中国资本市场破土而出的历史责任。它不仅要在匮乏的资源基础上克服各种艰难,建立起相应的市场体系,摆脱计划经济手段的管控,尽快发挥其市场化筹融资的功能,为资金极其缺乏的经济活动“造血”;

  同时,它还要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的束缚,在姓“社”、姓“资”的争论中,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框架中,寻求扩大发展非公经济的股份公司、上市公司,促进所有制体制的改革;面对投机倒把、不劳而获、寄生虫等政治鄙视,它要组织推动和服务于大众参与股票投资,形成广泛私人资本和民间投资活动,造就一支市场经济的生力军。

  幸运的是中国资本市场从一个先天不足的幼小“早产儿”起步,做过一些在今天看来属于问题丛生的制度设计。但是她伴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步伐日益壮大,今天的人们难以设想,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现在以数千计的融资金额,众多强大的上市公司及其领衔的各个产业,数以亿计的投资队伍及其充盈的民间财富,乃至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会是怎样?

  我相信当年没有人会预见到二十年后中国资本市场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