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报告集体误判说明了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4: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巴菲特有句名言:“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当股市持续下跌,沪综指从6100多点的高位调整到最深时的3500多点后,我们再重新看券商的研究报告,发现他们在集体“裸泳”——没有一家券商看到3500点,它们对年度低点集体误判,对年度高点倒是比较一致,最高的看至10000点。 券商集体“裸泳”的现象并非今年才出现。2005年年末,各大券商机构对2006年的预测,最高目标位是1500点,但实际上,2006年上证综指最高点是2698.90点,绝大部分券商少算了一半。2006年年末,绝大多数机构对2007年上证指数的预测都远远低于4000点,而实际最高点达到了6124.04点,许多研究机构又差不多少算了一半。 应该承认,这些研究机构集中了行业内的许多精英,他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完备的数据库和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其研究成果是业内精英们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业内分析的最高水平。然而,他们依然无法把握这个市场,每当潮水过后,他们就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裸泳”者,何其尴尬! 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测不准。测不准原理又被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与爱因斯坦著名的“上帝不会掷骰子”的理论相仿。如同抛掷硬币,以统计学观点的平均率而言,哪一面朝上的概率都是一半。因此,巴菲特说,股市就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因为股市就是一个庞大的自适应复杂系统,没有静态的理论预测可以长久胜出。 但是,股市的测不准并不意味着错得非常离谱,并不意味着谁都测不准,即便从概率的角度来看,至少也应该有人能够蒙对。事实上,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股市走势与券商报告相吻合的例子并不罕见,并且,大部分能够接近而不是严重背离股市的实际走势。而对于我们的股市,几乎没有券商研究机构能够哪怕是蒙对。 显然,如果我们用测不准来拒绝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就可能错过一个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研究中国股市的机会。 虽然股市走势是不可知的,但是,影响股市的相关因素(突发性因素除外)则是可以纳入研究范畴的。比如,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它与实体经济走势应该有一定的趋同性。当然,这只是判断股市走势的一种分析工具。即便如此,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研究机构仍能够以此判断出股市走势的大致轮廓。因此,即使有券商研究报告“裸泳”,也还不至于集体“裸泳”。 而我国股市却是经常背离实体经济的。这使得我国的券商研究机构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参照。股市与实体经济内在联动性的背离增加了太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比如导致“5·30”股市调整的印花税率的突然提高、中国平安突然推出千亿再融资方案等等。 券商集体“裸泳”并非一个笑话,它是中国股市不可捉摸、不可确定特征的反映,当券商都集体误判股市走势的时候,普通的投资者又怎么可能把握股市的走向呢?而这一点,是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传播的。由于测不准,没有谁知道未来的股市会走向哪里,长期投资者将无所适从,而因不可预期所导致的投机选择,又将加大股市的波动风险。 因此,中国股市需要从完全测不准,变得可预期——哪怕这种预期不那么精确,至少也不应该错得非常离谱,至少也不应该集体误判。只有当股市变得可预期的时候,投资者才能树立起长期投资的理念。当然,这需要各方的努力,促使股市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一个可预期的股市,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而剧烈震荡中的股市,呼唤这个天堂的早日建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