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檀:反对再融资不等于反对市场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1:51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反对再融资不等于反对市场化

  叶檀 评论员

  再融资之所以引起激烈争议,其核心是对于市场的理解出现纷争。一些人认为,目前市场出现的呼吁对再融资进行行政管制,是可怕的倒退,这将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丧失独立品格。

  必须指出,这样的认识是狭隘的,给反对再融资者扣上一顶反市场的帽子,尺寸并不合适。就像再融资不等于恶意圈钱一样,反对再融资也绝不意味着呼吁市场管制。谁都知道,漫长的项目审批捆缚企业的手脚,企业赢利能力下降,投资者无法获益。无谓的审批不仅不符合上市公司的利益,同样不符合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但是,目前的再融资规则不尽完善,是违反中小股民利益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反市场的。通过再融资,上市公司与管理层付出的是零成本。以3月5号就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再融资方案的中国平安为例,自爆出再融资消息之后,其股价较其最高价下挫50%以上,其市值下降35%,有哪位高管对此表示痛心,对平安的忠诚投资者表示歉意呢?没有。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市值管理这一环节,管理者不必为公司形象与投资者负责。他们的地位稳如泰山,管理层拿着市场化的年薪,却不必尽到委托代理之责。不止平安,大多数国企、大型企业的高管,都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

  他们同样不必担心公司形象受损。想想当初的宝钢再融资吧,同样被千夫所指,可再融资者笑到了最后。公司的形象损失,股市形象损失,中国股市接近崩盘,那又怎么样?中国股市所具有的特殊秉赋,能够让这种企业的损失外化为对整个市场的消极影响,中国平安影响到金融股的表现,甚至影响到大盘蓝筹股的表现,但这只能由投资者付出代价。

  公司融资有多种途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为什么多数公司独独钟情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毕竟归还有期,付出真金白银、时刻计较投资收益的感觉当然很不爽。而股本稀释只要不触动控制权,就无伤大雅。为什么上市公在市场行情看好时定向增发不断,而行情出现震荡时,公开增发层出不穷?显然,这些公司娴于榨汁技巧,通过先易后难的方法,把市场的最后一滴资金汁液挤到自己的碗中。

  融资与任何市场行为一样,公司必须考虑到成本收益,如果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除了振访基金经理的费用与打点费用、宣传费用--那么,拿到手里的融资额简直相当于净利润,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买卖吗?不需要考量成本的融资,是健康的融资市场吗?或者说,可以称之为市场吗?

  当然,面对再融资之前股价的急速下挫,一些中小公司难以忍受煎熬,会转而寻求其他融资渠道,或者暂缓融资。对大公司而言,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股价是会暂时下降,不过他们打赌健忘的投资者面对新的概念,会继续追逐公司。有关的数据显示,多数上市公司再融资经历的股价下降阵痛,会在再融资之后不多久得到弥补。如果你是上市公司高管,面对如此致命诱惑,会怎么办?

  不完善的制度让融资成为圈钱。市场化的前提是使市场形成成本收益比价,使上市公司不得不对成本仔细核算。反对再融资的本意,是完善市场机制,设立再融资的市场规则,使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通过含金量高的表决方式加以体现。反对再融资并非反对市场化,而是对完善市场机制的诉求。

  管理层对于市场化的看法如何?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对于再融资的表态是两可的,市场作出了各自解读。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证监会的欧阳泽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再融资并不等同于"恶意圈钱",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应把恶意"圈钱"和再融资画上等号,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需要保护。对市场的青睐可见一斑。而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回应"发行新基金是证监会调控股市的手段"时称,发行新基金并不是监管部门的救市行为,而是以市场为根本导向的,只要市场有需求,基金能卖出去,就应该发行新基金。以此推论,只要有人接盘,就可以再融资。

  监管层的主要职责是一视同仁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利益。推进市场化是个正确的选择,而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个更正确的选择,并且是推进市场化的前提。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