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猝死”谁之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0:03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张炜 6月6日,中行宣布“海归”上市,2046亿元资金又因申购中工国际被冻结,上证指数仅微跌0.33%。对此强势表现,有“法师”级的分析人士撰文称,“悍庄‘骑牛难下’,大盘有望周内挑战1700点。”
但翌日大盘“变脸”,7日至9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累计跌去127.75点和283.95点,其中7日两市跌停的个股达300多个。有新入市的第4代股民惊呼,牛市遭遇了“突然死亡”。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调整虽在6月7日创下沪市近4年来单日最大跌幅,但管理层不会像之前几次暴跌一样酝酿利好政策加以挽救。相反,6月8日新华社还发表了耐人寻味的文章,提醒锻造“牛市”的基础任重道远。该文就7日的暴跌引用证券专家的话说,“最担心的不是股市何时能上去,而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就一下子反弹上去了。” 调整的出现与政策面的收紧有一定关系。 一方面,央行近期运用多种手段规范票据市场,严控票据市场资金入市。除了检查以外,央行最近对央行票据利率也进行了市场化调控措施。目前,一年期央行票据发行收益率已连续11周上扬。 另一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8日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购汇限制。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银监会正积极处理QDII的审批,预料很快会有结果。全国社保基金副理事长高西庆也透露,内地社保基金最快2个月后可以真正在市场上买卖港股。有国际投行预测,今年QDII资金外流将可达180亿美元,约合1500亿元人民币。 所以说,如果认为“超级航母”中国银行坏了原有的牛市行情,中国银行还是挺冤的。某种程度上,被视作优质上市资源的中国银行“海归”,是投资者希望的。而且中国银行在港上市创造的赚钱效应,表明其绝非市场“包袱”,有望在国内同样带来赚钱效应。 投资者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银行“海归”如此急,而他们至今还记得管理层有关启动新老划断将考虑市场承受力的承诺。 不少人认为,市场承受力已“透支”,密集的新股发行封杀了大盘上涨空间。而再下周首批股改公司低于5%部分的法人股也将陆续上市流通。正如本报之前报道所指出的,是牛是熊进入真正的考验期。 考验之一,当前牛市是不是“人造牛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未有质的改变,而政策利好近年一个接一个,管理层对股市走强的期望“超值”,这样的牛市是否有人造牛市之嫌。 考验之二,当前牛市是不是“温室牛市”?较之以往任何一次牛市,本次牛市是惟一在“温室”长大的,在没有市场扩容的背景下把股指由低推高。现在“温室”环境没有了,不仅市场扩容密集到来,而且股改限售“开宴”了。 虽说国内证券市场从来不缺资金,但又有谁敢肯定“温室牛市”不会因环境变化而“猝死”?也许机构投资者早有准备,其本意就是利用“温室牛市”来实现今年的盈利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有市场人士将上周的暴跌怪罪于管理层态度有变。其观点认为,暴跌主要并非失去基本面的支持,而是失去政策面支持的缘故所致。如果仅仅是获利盘的沽压,一般情况下大盘也不至于搞得如此狼狈。 此观点还质疑,“在1000点升至1300点的时候,业绩还是那个业绩,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凭什么说彼时的上涨就是重大转折,就是牛市起步?而1300点到1700点就是没有基础的上涨,就是所谓的泡沫呢?” 据此分析,1000点升至1300点得到管理层支持,未被戴上制造泡沫的帽子。1300点到1700点涨速过快,未获管理层认可,也就有了泡沫堆积的嫌疑。而相当数量的第4代股民是在1300点后入市的,若牛市遭遇“突然死亡”,岂不是被1300点前的利好政策所“骗”。 显然,要判断出哪一个点位才是出现泡沫的分水岭,是具有相当难度的,管理层也不会对此明确表态。 牛市会不会真的“突然死亡”?新老股民都将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