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评论 > 闽发证券黑洞 > 正文
 

闽发谢幕券商民营化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17:03 证券时报

  □刘锐

  令监管者劳神、债权人伤心的闽发证券近日平静“谢幕”了。8月8日,闽发证券福建省个人债权收购资金开始兑付。与去年下半年被托管时出现的法人诉讼、个体投资者集体闹事的火爆情形相比,前来兑付的个人投资者情绪稳定,兑付工作有序进行。事实证明,对于遭受损失的各方来讲,政府的出手永远都是一贴安抚药。

  对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债权人来讲,虽然有政府兜底,但闽发清盘而导致的权益缩水还是会让他们感到悲愤;对于曾是同道的券商而言,闽发的某些“病症”在它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它们更没有庆幸的资本。闽发证券从昔日的繁荣走向最终的黑暗,值得各方好好反思。

  提到闽发证券,就不能不提吴永红这个闽发的“掘墓人”,就不能不提闽发证券的民营化。正是他,将闽发证券当作自己私人的“提款机”,最终将闽发带入不归路。毋庸置疑,闽发证券由盛转衰,始自于其企业性质的“变性”,始自于“空手道”玩家吴永红的介入。当吴永红最终完全控制闽发证券后,其贪婪的本性得以彻底释放,其利用闽发证券为自己加速敛财的行为也达到了极致。正所谓,“上帝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闽发证券民营化的过程,就是其沦落为不法商人“提款机”的过程,就是一个靠玩“空手道”对券商进行资本控制的过程。闽发证券事件并非孤例,如2001年武汉证券增资扩股时,资本玩家魏武控制的上海唯亚同样是通过虚假出资4.78亿元控制了武汉证券,最后留下了近百亿窟窿后拍屁股走人。同闽发证券类似,近年出事的部分券商如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等,都是资本玩家手中的玩物、券商民营化过程中的牺牲品。

  证券公司原来对民营资本来说是一块禁区。2001年11月,《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自此,民营企业参股证券公司方便之门洞开,各路民营资本以种种方式涌入证券业。政策的初衷应该说是好的,因为就国有券商而言,高管的动力普遍不足,允许民营资本参与进来,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原有高管本身就是一个激励。但问题在于,国有券商管理层是动力不足,而民营资本券商则动力太足,这种动力来自民营资本的本性———追求利润最大化,但金融企业还有一个经营目标———风险最小化。对于那些具有强烈扩张冲动而实力有限的民营企业而言,参股甚至谋求券商的控股股东地位,利用证券公司这一融资平台实现其资本扩张的野心是其最大的心愿,而一旦事成,风险控制往往就被抛诸脑后。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开始就心术不正的资本玩家而言,一旦券商纳入他们的囊中,往往沦落成他们的“提款机”,最后遭受覆灭之灾。 

  增资扩股本来是为券商输血、壮大其体质之举。但谁曾想到,类似吴永红等“空手道”高手,借闽发增资扩股之际,利用眼花缭乱的关联公司完全控制闽发证券后,彻底将其掏空,“输血”也就变成了“抽血”。如果有关方面对吴永红当初入股闽发的背景多调查一下,对其盘根错节的关联公司关系多深入了解一下,吴永红的“空手”也就套不了“白狼”,国家也就不会白白付出上百亿的巨额代价。

  很多情况下,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不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不从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最后很可能是开门揖盗,好意办坏事。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