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8年股市沉浮录:从问世争议到资本大国梦(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3:16  21世纪经济报道

  1996年春节过后,中国股市在央行连续降息、货币政策放松利好刺激下,沪深股指全线飘红,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24%,深圳成指暴涨了346%。

  7月24日以后,针对市场急剧转热,管理层先后发布“十二道”金牌为股市降温。

  但“十二道”金牌调控措施并未能有效遏制市场的狂热,《人民日报》不得不于12月16日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市问题》,同时恢复10%涨停板交易制度。评论员文章发表当日,中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深两市股票几乎全线跌停,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沪市下跌32%,深市下跌38.25%,

  1999年,在科技股网络股的拉动下,中国股市爆发著名的5·19行情,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明确肯定了这次排山倒海般的行情,股市半个月内涨幅高达65.7%,9月份,允许国有企业入市。此后上证综指一直攀升至2001年的2245点高点。

  2001年, 中科创业、亿安科技市场操纵案,银广夏、蓝田股份业绩造假等一批问题上市公司被揭露,赌场论、千点论相继被抛出,6月14日,国有股市场减持筹建社保资金办法出台,市场指数大跌,半年内股指下跌30%,并从此进入长达四年的漫漫熊市。从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从2245点高点跌至998点,最大跌幅达55%。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成功推进、新老划断IPO重启、股指期货推出提到日程,市场权重股借势演绎了一场蓝筹股行情,上证综指上涨130%,深圳成分指数上涨132%。

  2007年,中国股市在机构的犹豫中继续大踏步前进。上证指数从2728点起步,最终涨至10月16日的6124点历史高点,涨幅高达124.5%。

  2008年,在外有全球金融危机,内有股价估值泡沫破裂、公司盈利增速下滑、大小非减持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下,中国股市迎来史上杀伤力最大的一轮暴跌,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上证综指从6124点高峰跌至1664点低谷,最大跌幅达72.8%,近20万亿股票市值灰飞烟灭。

  炽热估值

  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其原因之一就是价值的严重高估。

  1990年,由于上交所刚刚成立,股票发行供不应求,当年沪市市盈率高达360倍,成为中国股市估值最为滚烫的历史记忆。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市场研究小组于2007年7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股市市盈率中外比较研究》显示,从市盈率的高低看,1993年-2006年,深市按深圳成分指数成分股计算的PE加权值为33.28倍,沪市按上证综合指数成分股计算的PE为33.46倍,均超过以美国纽约交易所、韩国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台湾交易所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场的PE加权值。

  从市盈率的波动看,1993-2006年,深沪股市PE的波动区间分别为9.8-58.75倍和15.7-59.14倍,波动系数依次为4.99和2.76,均远超于前述海外主板样本市场PE的波动范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