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8年股市沉浮录:从问世争议到资本大国梦(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3: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到了1990年3月,由于上市公司业绩较好,股票投资收益丰厚,如深发展原来每股20元的普通股1989年度派息10元并派送0.5股红股,加上其他市场疲弱,银行利率低,社会资金冲击股市,深圳股票市值猛增。与此同时,上海股市也开始大热。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

  就在股市由冷变热之际,中国社会上的不同议论和反响开始出现,如有人说一夜之间暴富社会主义不允许,中国股市会引发社会混乱,搞股份公司就是搞私有化,搞市场化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为了能够让股票市场的试点改革继续进行下去,刘鸿儒在向中央汇报工作时郑重表示,无论如何,股票市场的试点还是应该继续试下去,否则我们在全国、在全世界面前无法交代。请相信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不会随便去搞私有制,我们会有办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

  正在中国股市面临取消还是保留的历史关口,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作出的“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从而肯定了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试点改革。

  此后,人们对要不要搞股票市场表面上不争论了,但认识上还有很大差距,谁也不敢提出大力推进股份制,也没有正式文件肯定股份制道路。一直到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代表中央所作的报告中,正式明确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特别肯定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并提出要通过股票市场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十五大以党的文件形式,终于在股票市场究竟姓“资”姓“社”的问题上统一了思想。

  至此,中国股市终于得以彻底冲破意识形态的羁绊、大步向前发展了,而这一时刻的到来距离深交所、上交所成立整整过去了7年之久。

  中篇 激情年代

  用二十多年时间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道路的中国股市,“新兴加转轨”的特质决定了它的大起大落和狂热博弈。

  躁动青春

  1992年,邓小平南巡对中国股票市场试点改革的肯定,市场被压抑已久的财富博弈激情勃然爆发,5月份交易价格全面放开,股票3天内暴涨了570%。随后中国股市便展开长达6个月的暴跌,上证综指从1429点跌至400点,最大跌幅达72%。

  1993年2月,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综指下跌行情一直延续到1994年7月,跌幅达79.10%。

  1994年8月,管理层出台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利好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升了33.2%,一个月内股指涨幅高达323%。然而政策利好仅仅维持了股市一个月的火爆行情,随即展开中国股市历史上的第三次暴跌,1994年9月—1996年1月,上证综指持续下跌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