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市妙文 > 连载:解构德隆 > 正文
 

《解构德隆》:金融控股与产融结合(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18:36 新浪财经

  产融结合

  2004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唐万里批评中国目前融资环境差,缺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融资平台。他说,德隆作为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先者,深感中国金融服务业在理念和工具等方面的滞后性,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尤其是直接融资相当的弱化,贷款能力有限,再加上现在的证券市场不景气,企业的直接融资的能力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其实,“产业整合”这四个字本身,已是一种回答——做好实业是产业整合的先决条件,而资本运作则是整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德隆理想化的产融模式仅仅停留在它的宏大叙事中。在已经发生的现实里,德隆产融的结合远没有那么精妙。

  对德隆来说,产融的第一个结合点是行业研究。德隆通过中企东方履行了这个连接功能。此外,整合一个行业时,往往需要金融的手段。比如,国际上

汽车行业真正赚钱的是汽车金融服务,而不是制造本身。在具体地如何使用金融工具提升产业的问题上,GE给了德隆更多的启示。

  GE是一个联合企业的“超级巨无霸”,也是当今世界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成功典范。我们不能以德隆的败亡来全面否定产融结合发展模式。

  曾作为GE11个事业部之一的GE金融服务公司,前身是GE信用服务部,始于1932年的大萧条时期。那时的业务主要是向资金紧张而希望购买如

冰箱等大电器的客户提供贷款,业务比较单一,提供这类产品的分期付款金融服务,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并将旗号改为通用资本事业部,也称GE金融服务公司。GE金融业务真正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以来,尤其在韦尔奇时代后期,GE金融服务公司与其它10个工业事业部相比,它的营业额占到集团营业额的40%。

  事实上,如果GE不是担心整个集团被划为金融类公司,这个比例也许早已超过50%了。因而,GE集团的精明之处在于一直小心翼翼地把GE金融和GE工业的收入比例协调在4:6左右,从而使其逃避美国严厉的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GE的股价也因此受到影响,与最高时相比已经下跌了近一半,与过去GE 45倍的市盈率相比,目前一直徘徊在16倍左右已经说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把GE当作一家金融公司投资(通常金融公司的市盈率都维持在18至24之间)。甚至已经有人认为,正是金融业务的拖累降低了GE的盈利水平和市盈率。

  当下,GE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一种是任由GE金融服务公司无限发展,进而牺牲整个集团的信贷评级;另一种是GE金融服务公司被工业部门的低速增长所拖累。GE实业与金融业务部门开始相互牵制,有人提出了拆分GE的建议,主张把GE金融服务公司从集团中分出去,让其独立发展,以保持其目前高速增长的势头。

  但是,一些长期关注并研究GE的人士认为,除了工业与金融一分为二的方案,GE应该还有以下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按照韦尔奇以前一直提倡的数一数二的战略,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重新配置其产业组合,把公司中业务增长缓慢的部分,在行业里不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出售,并积极寻找时机进入一些新的产业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个选择是把目前的一些强势部门进一步做强,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诸如喷气发动机、大功率涡轮机和医疗设备、塑料制品等业务,继续保持目前的竞争优势,巩固其在制造工业领域的老大地位,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第三个选择是给金融服务公司动大手术。由于金融服务公司已经相当于一家巨型银行的规模,正是它的存在让投资者对GE公司的财务数据变得无法解读。对目前过于分散的业务进行必要的集中和拆分,以进一步提高其透明度。甚至也可以将目前一些获利不高、增长潜力不大的金融业务予以出售,以有效解决目前金融部门被工业部门低速增长所拖累的问题,从而继续维持实业与金融业务协调发展的格局,保持3A的信贷评级地位。实际上,GE当下遇到的问题不是金融产业发展太慢,而恰恰是因工业部门发展太慢拖累了整个GE的发展速度。

  无论是美国早期的摩根财团“由融而产”模式,还是现在的GE“由产而融”模式,都是在某一产业领域形成了稳定的赢利模式,并获得了领先地位或竞争优势后,才开始选择产融结合。因此,很难把德隆模式真正归结为以上两种模式中的任一种,因为其无论是做实业,还是做金融,都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企业赢利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企业内部的融合,将是未来世界产融结合的一种主要发展趋势。也许我们无法在世界上按照GE模式复制一个与GE完全一样的公司,但是复制一个类似GE的产融结合模式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别是借鉴GE的“交叉销售”模式,即充分利用客户信息资源、销售更多种产品与服务给同一客户的方式,事实上这种模式已经在海尔、春兰等集团展开实践。

  当然,对德隆来说,所谓产融更有价值的结合点还是在于融资的通道。德隆最早整合的食品制造、机电设备、汽配三大产业,众所周知主要依托在老三股上。早年德隆羽翼未丰,外部融资渠道尚不通畅,而中国刚刚起步的资本市场又充满“原罪的诱惑”。于是,德隆通过大量吸入流通股的方式,直线拉升个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并始终将之维系在一个高位,其目的在于进行质押贷款——股价越高,获取的贷款就越大,用这些筹码,德隆实践着自己的产业整合理想,并将并购来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继而又通过送配等方式扩大股本规模,继续拉升股价,获取新的贷款,进行新的投资,由此走上一条循环往复的不归路。

  2000年之后,清醒过来的德隆基本放弃了在二级市场上的“买傻行为”。它后来控制的“新三股”,再没有出现如“老三股”般逆市狂飙的盛景。如果有上市公司作为依托的,那便主要靠上市公司自身的再融资来滚动发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则由德隆国际的投资管理部进行直接投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