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25日)上午,神雾集团旗下神雾节能(000820)、神雾环保(300156)两只个股低开低走,纷纷跌停,市值共计蒸发超过50亿。神雾节能盘中虽有松板,但在一番挣扎之后仍复跌停。
从消息面上看,“叶檀财经”公众号于5月24日发布质疑神雾集团的文章,直指神雾环保利用关联交易实现业绩增长套路、质疑神雾节能2016年年报现金未正常回流及毛利率过高等问题。
今日(5月25日)5点30分,一篇由朱纯阳主笔,题为《(神雾相关)叶檀哗众取宠可以,但不好意思,你惹到的是我》的文章在“招商电力公用事业研究招商电力公用事业研究”公众号发布,并将“就事论事,尚可理论,哗众取宠,其心可诛。”作为导读放在了正文之前,作为对叶檀一文的回应。
同时,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就上述事件多次致电神雾环保董秘,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朱纯阳为“爱股”奋战通宵
在回应的文章中,朱纯阳在第一段写道:“哗众取宠,也请专业、请细致、请全面。”文中,他针对叶檀所提出有关神雾环保的关联交易,神雾节能经营性现金流急剧恶化、高毛利率等问题进行一一回应。截至记者发稿前,朱纯阳团队的文章,当前阅读量也已过2w+。
至于为何突然怒怼个人公号,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独家采访到了朱纯阳。他表示,神雾环保是他一直以来强烈推荐的一家公司,见证着它从80亿市值左右涨到了300亿市值左右,也是他的“爱”股。“动了我的爱股,当然要怼回去。”朱纯阳说。“本来我也没想过要回击的,后来发现朋友圈都被叶檀的文章刷屏了。这时候市场已经被错误的观点所笼罩,不写文章做反应就说不过去了。”
朱纯阳认为,从法理的角度来看,专栏财经作家的确有权利去对任意一家上市公司做出评价。但从是否合适的角度来看,还是需要斟酌。“说一件事好的时候,可能不太有人相信;但说一件事不好的时候,则容易激发很多人的同理心。所以当说某件事不好的时候,尤其是以公众平台,还是需要再三斟酌。”他说。
朱纯阳认为,叶檀财经的此番评价,对广大散户投资者是一件坏事。散户的专业性不高,对这类分析的判断力不够,很有可能就会因为看到这样的分析,转而把持有的股票卖掉,失去了赚钱的机会。而对公司来讲,这仅仅会是短期的影响,“如果一篇文章就能把一家公司说‘坏’了,那他就厉害了。”
在以前,专业的券商分析师所面对的受众是机构投资者,而专栏作家面对的受众则是散户或者个人投资者。但现在,券商分析师和散户之间的壁垒也随着各种平台的出现而逐渐消失,他们的专业评论也更能够普及到大众中去了。朱纯阳认为,未来专栏作家所能“服务”的空间也正在缩窄。
另外,截至记者发稿前,叶檀财经对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表示,团队暂无回应。
来认识一下此次“掐架”事件的主角吧~
主角一:王牌分析师朱纯阳
朱纯阳何许人也,公开资料显示,他为中科院硕士,曾就职于天弘基金、建信基金,2015年加入招商证券,现为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行业首席分析师。他所带领的团队荣获《新财富》2016年环保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15年环保行业最佳分析师第四名、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最佳分析师第四名;“金牛奖”2016年最佳分析师第二名。
在2016年10月参评新财富分析师的时候,朱纯阳写过一篇“拉票文章”,题为《随笔:10月5日与做自己的王》,从中对他的生活和个性可见一二。
10月5日还是国庆节假期,他“零点30分入眠,7点钟闹钟响起,强制起床早餐,并站桩四十五分钟,两件事情做完,八点过半”。然后睡回笼觉、锻炼、百度外卖、看书、走路、复盘……
文章里面还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年纪虽大,仍孤单一人,寧静的寧字,无子无心,节前过于专注于工(la)作(piao),节日来临时,发现之前几个相熟的朋友居然均不在京,不过也好,让我在即将开始的拉票决战之前和月底拉票之后的大规模相亲之前,有了一段独处的日子,古人说慎独,能做到独处,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的王,我觉得会是一件值得满意的事。
主角二:叶檀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刚满44岁的叶檀生于上海,为著名财经评论员。但她的专业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据叶檀自己所言,她在大学时看书很杂。专业成绩不太好,对非专业领域的财经反而颇有兴趣。翻看“叶檀财经”过往文章,紧跟市场热点,有很多都对股市发表了看法。
而文章署名为时晨晨,是“叶檀财经”公众号内容团队中的一员。
吃瓜群众怎么说?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正牌的分析师是经过行业资格考试,具备行业认可的水平和能力。个人公号的研究能力是很难保证的,有劣质消息参杂其中。虽然个人公号和上市公司没有利益纠葛,但是背后或许有一定的资金支撑。个人公号对上市公司负面信息的发布,而造成股价的下跌,背后是有利于私募基金做空的。
该分析师表示,个人公号的分析常会被散户贴上“良心”的标签,因为他们挖掘了券商研究机构没有发布的信息。然而这些散户不知,个人公号的这些所谓的“深度研究”,其实目的单纯是要做空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正牌分析师的研究受市场和行业的公开监督,其报告不合规会被公司乃至监管层处罚。然而,个人公号的报道裹着貌似理性的外衣,其实内核也可能就是忽悠外行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