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1日10:41 综合

  声明:此文属于专业人士对相关事件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新浪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 一勺言董小姐

  许入王府,恒大开始享受全天候媒体待遇。

  董小姐来说点不一样的信息,四条独家信息。

  昨天(8月9日),恒大召开了集团各分公司上半年总结会。

  有两个恒大内部人说,恒大的非地产业务,未来肯定不会加大投入了。

  这个说法,恒大的朋友言之凿凿。但是,我还是暂时持存疑态度,毕竟,已经走了那么远,投了那么多钱,刷了那么多屏,怎能说慢下来就慢下来呢?

  同一天,恒大发布公告说,将2016年销售目标提升至3000亿元,较原定目标提升了50%。

  这个数字目标直指漩涡中的万科,一副弯道超车的架势。

  可是,恒大今年3000亿的销售目标,其实仍是官方对外披露的保守数字。

  董小姐听说,恒大内部版本的地产销售目标已被定在3500—3800亿。

  有没有可能呢?

  恒大的朋友说,在今年接下来的5个月里,恒大有近80个新项目会开盘,且大多在一二线城市。所以,今年销售数字这一单项指标超过万科,似乎是大概率。

  第三条独家信息是,董小姐听说,在买入万科股票后,恒大给所有内部员工定了一条硬规矩:不允许恒大员工再持有万科、嘉凯城廊坊发展的股票,已买股的要尽快卖掉。

  恒大发出这样的要求,据说是为了避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和万科一样,嘉凯城、廊坊发展都是恒大入股的A股房企。

  其实,证监会对内幕交易股票有严格的限定,通常限于董监高,一般不会涉及到普通的员工买卖股票。

  所以,董小姐觉得,恒大发出这样的通知,可能是杯弓蛇影,过度敏感,不希望出现任何小瑕疵,以免影响到许老板的大计谋。

  此前,有媒体报道恒大购股万科是为了去地产化。

  第四条独家信息是,恒大地产不仅没有将去地产化作为目标,而且,在本次内部会之后,恒大反而出现了强化地产业务的倾向。

  几天前,董小姐还在《董小姐| 除了进攻万科,许家印还有一个叫板王健林的海花岛计划》中披露,恒大还要做大文化旅游地产大盘项目。

  早在一周前,董小姐打听到,恒大最近将农牧产业板块拆分成三个子公司独立发展,即恒大矿泉水、粮油、乳业。

  这三个业务本来分属三个独立集团公司,后来恒大成立农牧集团统一管理。现在,它们又要分拆,各自独立了。

  恒大冰泉、粮油、乳业业务表现一直不温不火,恒大冰泉长期亏损的现状更是众人皆知。“冰泉、粮油、乳业业务在收缩,毕竟利润不高,还不如财务投资拉几个涨停板的浮盈。”一位恒大朋友对董小姐说。

  恒大一直对外称,一些非地产业务很快就能实现盈利了。但许老板的最大对手其实是时间。

  今年3月举办的2015年业绩会上,许家印亲口说,恒大多元化布局已经完成,今后不会再涉足新产业。

  董小姐觉得,这并不代表恒大会放弃多元化业务,多元化仍旧是恒大前进的方向,只是地产业务成为许家印更加重视的板块了。

  重视地产,该怎么体现?

  在恒大H股市值严重低迷的情况下,一方面在A股做更多战略性布局和财务投资,同时强化地产业务,可能是不错的方向。“恒大地产业务未来要加强,只做第一不做第二。”恒大内部人说。

  恒大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入股万科的。但万科的情况又更特殊一些,不能完全用恒大拓展地产业务的角度去考量。

  当前,万科筹码高度集中,此时进入,持股5%的恒大,一经现身,就成为各方拉拢、平衡局势的关键。

  来一个形象的比喻吧。

  恒大相当于一个农村土豪,肯定想娶万科这个富家女回家,但是,万科现在还被别人搂在怀里,嫁妆仍未谈妥。

  就算最终娶不了万科,随个大礼攀个亲戚,也是可以接受的。华润,甚至深地铁,这样的央企可不是一般民企都能攀上的亲戚。而串门万科之际,顺带对宝能有“救命”之恩,姚老板早晚要在华南还一个人情过来。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只为抛砖引玉。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