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乙醇中粮造 收购丰原生化的细节与背后的大局(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1日 08:42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乙醇中粮造收购丰原生化的细节与背后的大局(5)

  猩猩相惜,丰原倾情中粮

  虽然外界认为中粮在难得的时机、低成本收购了丰原生化,但丰原方面对中粮集团的欢迎态度,则是收购成功的关键。尤其是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他对中粮集团收购的支持态度多少让外界有些意外。一位中粮人士对本刊感慨:“没想到李荣杰这么有胸怀。”

  李荣杰可谓是丰原的缔造者,20年前,蚌埠柠檬酸厂(丰原集团前身)几近破产,在李荣杰带领下,目前丰原集团已经成为产能居全球第一(22万吨/年)的柠檬酸巨头。2002年,国家计划推广燃料乙醇时,又是他积极的推动和参与,成就了丰原生化今天的龙头地位。2003年,当多数人对生物

能源还没有清晰的概念时,在全国人大代会议上作为人大代表的李荣杰就提出用生物质“再造第二个大庆油田”的设想。其在玉米深加工、生物能源领域赫赫有名,是位专家型的企业家。

  同时,李荣杰个性强硬,假如没有理念上的相互认同,李荣杰应该不是轻易妥协的人。“这样的人不好‘啃’。”收购初始,中粮集团心里也没底。

  2006年9月16日,在得知中粮集团准备参与收购的当天,本刊记者致电李荣杰询问情况,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粮集团的收购意向表示欢迎,他说:“我已经和宁高宁董事长见过面,听了他的战略规划,我觉得中粮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中粮在这个行业非常有优势,只要能把这个行业做大,把丰原做大,当不当第一大股东并不重要。”

  后来,本刊记者了解到,在宁高宁和李荣杰第一次会面的那个晚上,两人谈了4个小时,李荣杰被宁高宁描绘的中粮集团燃料乙醇的庞大规划深深吸引。

  宁高宁说服了李荣杰,对行业的认同和共同的理想使双方走到了一起。正是这种背景,中粮集团才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顺利达成收购,而且得到了其优质资产。

  在收购谈判的过程中,双方的信任进一步加深。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收购的过渡期内权利安排一旦不当,往往风险在此间滋生。外来投资者在这一时期,为了安全考虑,总会制定特别的游戏规则。收购丰原生化,在股权没有过户之前,因不便改组董事会,于是中粮集团提出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的重大事项,以保证过渡期股东的权益。

  但李荣杰提出,上市公司应该治理规范,丰原方面对合作是真诚的,为了方便中粮集团在过渡期履行其权益,不如干脆直接改组董事会、重组经营班子。

  在双方正式签约后的第四天,也就是12月11日,丰原生化召开了第三届第二十二次董事会,现丰原生化董事薛培俭、何宏满、胡月娥向董事会提出辞去董事职务的申请,中粮推荐的李建、王德中、赖小鸿被提名为公司董事候选人。同时,公司总经理徐桦木、财务总监胡月娥、副总经理赵建光和李文友、董秘胡海涛向董事会提出辞呈,李建、王德中、赖小鸿分别被提名为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而李建、王德中、赖小鸿的到来使丰原方面对与中粮集团的合作更添了一份信心。本刊记者在丰原生化采访时,不止一个人对本刊记者表示:“中粮真不愧是一家国际型大企业,没有门户偏见。”李建、王德中、赖小鸿都不是中粮的老人,前两位来自中粮集团刚刚收购的中谷集团,赖小鸿原来在新疆德隆门下,2006年初才刚刚加盟中粮。这给丰原留下的印象是:“只要干的好,即便大股东变成中粮集团,一样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12月12日晚9点,本刊记者在丰原集团的办公楼看到,丰原生化的采购部、销售部等几个部门都有多名员工在加班。据了解,丰原虽是国有背景,但企业机制一直比较好,工作氛围很像是民营企业,大家干活拼命,加班自然是家常便饭。

  当记者问及“中粮收购没有使大家受影响”,得到的回答是:“李总在员工会议上给大家讲,卖给中粮,丰原生化会比现在更好,对大家只有好的影响没有坏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