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信托平淡回应:只关心对伊利的投资回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4:5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翁海华 上海报道 对沸沸扬扬的伊利事件置若罔闻,金信信托董事长赵海华解释,对伊利只是投资,除了投资回报,其他事情不太关心。 12月23日19点30分,伊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887.SH)如期召开了投资者见面会
“我们目前也在关注事件的进展。”同一天中午,在金信信托上海管理总部,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 对沸沸扬扬的伊利事件置若罔闻,金信信托董事长赵海华解释,对伊利只是投资,除了投资回报,其他事情不太关心。 金信只是投资 沸沸扬扬的伊利事件令市场侧目。 2004年12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对公司个别高管人员的经济问题正式进行立案调查。因涉嫌挪用公款,目前董事长郑俊怀、副董事长杨桂琴、董事郭顺喜、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张显著及证券事务代表李永平已被刑事拘留。 但公司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涉案细节。 此后,伊利股份展开了一连串的危机公关,几天之内连续开了5次记者见面会。但截至24日上午,伊利股份的一位证券部员工称,大股东金信信托依然没有和公司取得联系。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出现严重问题之后,大股东金信信托应该责无旁贷地出来主持工作。隆瑞投资的尹中余认为。 事发后,身为呼和浩特市国资局局长的李云卿(公司副董事长)出面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同时,总裁潘刚全面负责企业经营工作。 目前,公司由市政府主持经营管理,“公司生产经营正常,经营业绩稳定。”伊利股份证券部的人士表示。 对此,金信董秘再三表示,金信是看好伊利股份的产业,“希望(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相信政府能解决好,给股民一个良好的投资回报。” 金信信托的大股东地位是在2003年3月17日获得的。当日,呼市财政局将其持有的伊利股份14.33%的股权以每股10元的价格转让给金信信托,后者顺利成为伊利的第一大股东。但自始至终,金信都没有派驻人员参与公司的管理。 12月21日,金信信托董事长赵海华告诉记者,“我们是投资,属于公司对外投资,(财务)报表是这样体现的。” 而且,赵再三表示,公司不会受到伊利事件影响。“不会牵涉到这边,证监会已经调查这么长时间,有问题的话我们也早牵进去了。” 公司三季报显示,伊利股份截至9月底的每股收益为0.53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49亿元,在四家乳业上市公司(国内上市)中排在第一位。 可能的路径 但市场的焦点依旧集中在伊利的国债购买事件上。 早在2002年11月26日,伊利就在闽发证券北京营业部购买国债,累计投资4.17亿元。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通常做法是,公司先购买一定数量的国债,然后通过回购就可以套取资金。这位市场人士称,不排除伊利管理层通过这种途径获得MBO资金的可能。 公司公告显示,在2002年11月,公司累计汇款3亿元到闽发证券北京营业部,截止到2003年底,这部分国债的市值为2.91亿元,而这笔款项和“购买国有股所需2.8亿元资金相若”。 2004年6月26日,公司特地发布澄清公告,“金额相近纯属巧合。” 同日的公司公告还称,上述购买已经在2004年3月26日撤消指定交易,并全部转入至金通证券上海营业部。 业界分析,今年三四月间闽发证券事发,转移营业部也是不得已。此后不久,闽发证券被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托管。 12月23日,金通证券上海营业部的徐经理(音)告诉记者,伊利购买的国债已经全部转掉了,“他们(伊利)都拿走了。” 除了公司购买国债之外,伊利又通过控股子公司牧泉元兴饲料公司在金通证券上海营业部购入国债近2.3亿元。 而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刑拘的直接原因是挪用公司的两笔公款。 近日的消息称,2000年至2001年,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 华世商贸公司是伊利股份的股东之一。据伊利股份2004年三季报,华世商贸截至9月底,持有伊利股份法人股844.85万股,为伊利的第四大股东,而该公司正是今年6月份罢免独立董事事件中的重要角色。 华世商贸成立于1999年,法定代表人是张显著——伊利股份财务总负责人、董秘,另外一个出资人是李永平——伊利股份证券事务代表,注册资金50万元,注册地点就在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 2002年11月27日,该公司增资,增资后,郑海燕和马庆成为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两人共持该公司87.1%股份。 6月份的澄清公告坦承,华世商贸成立就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问题,不过在独立董事提出质疑之后,华世商贸的股东变更为自然人汪凌、王念学和周培元。 东方高圣的分析师认为,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资金来源要走“正道”。 而接近金信的人士表示,金信信托的职能更像是财务顾问。 转战上海 金信信托前身为金华信托,1991年2月成立,1993年5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是浙江信托业首家股份制试点企业,2002年1月注册资本增资扩股为10.18亿元。 在公司获得重新登记后,业务也开始飞速发展,开创国内首个“法人股投资专项贷款”资金信托计划。 特别是房地产信托项目,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12月初,金信信托凭借双龙房地产投资信托计划获得了“2004年度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奖”。 但随着公司的发展,金信信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对外投资的限制。 2003年金信相继收购了长丰通信(资讯 行情 论坛)(000892.SZ)、伊利股份和金地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600383.SH)的股权之后,公司的对外投资已经达到投资上限(信托公司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80%)。 同时,金信又收购了光大证券持有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48%的股权,博时基金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金信的投入至少4800万元。 因此,公司必须加大资本金,增加净资产,为以后的发展提供空间。“2004年,金信信托一直忙于增资扩股。”公司的一位员工也称。 近日,记者获得消息,公司的增资扩股已经获得了新的进展,上海的一家公司已经完成了尽职调查,不日将会有个结果。 “目前,公司净资产超过10亿,每年有分红。”董秘表示,对于伊利股份,公司希望获得更好的回报。 根据伊利的公告,2003年公司的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30元(含税),金信信托拥有的5605.7万股获得1849.8万元的丰厚回报。 (本报记者王凤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