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褪色的誓言:卖方分析师的行业潜规则调查(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9日 03:48  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果基金已经建好仓,当然就不希望你发布不好的消息,如果还没建仓,当然还是希望得到一份真实的报告。”雷某解释道,“中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分析师虽然是服务于基金的,但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却是针对所有投资者的,而基金看中的也是因为分析师表面上拥有的这种话语权。”

  “话语权要实际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说话算数的话语权。一种只是有某些影响力的话语权。”上述曾遭基金告诫的深圳某券商分析师坦言,今年年初,曾有媒体将之前分析师看多市场的分析报告一一批驳,并直言分析师有为机构集体鼓吹的嫌疑,甚至不顾从业道德,颠倒黑白。“但分析师的这个职业本来就处于一个很被动而且尴尬的境地,要么被基金抛弃甚至封杀,要么选择妥协。”

  “别人的非议无所谓,真正评价的时候还是靠基金。”雷某一语中的,“市场或是媒体对分析师的评价,只是发泄,对分析师来说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一旦开罪了基金,一方面基金就可能停掉其所在券商的交易席位,券商因此可能丧失数以百万计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基金的集体封杀还或将使该分析师的从业之路就此完结。”

  “分析师难为啊。”刘某感叹。

  3.养君千日,用你一时

  上市公司与分析师的关系准确地说,应该是大部分时间分析师都必须主动和上市公司搞好关系。这似乎并不难理解。

  “上市公司无权发表自己对股价的看法。”北京某IT行业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经营的本分,二级市场的股价高低,一般对公司经营本身没什么影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师要对该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要获得相关公司的一些数据和消息,就必须和上市公司搞好关系。”雷某认为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尤其是越大牌的分析师,就越惧怕上市公司层面的压力。

  大牌分析师之所以能成为大牌,除了来自于基金的肯定外,还更需要上市公司层面的支持,才能使其话语权在基金面前更有说服力。

  “上市公司对于股价的关注不外乎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大小非或将减持,要么是再融资或增发。”北京某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此时,上市公司需要分析师与之配和。

  由于分析师不能得罪上市公司,所以分析师即使想拒绝,也会思量再三。很多有“良知”的分析师此刻会处理得比较巧妙,在配合公司拉抬股价的时候,也会适当地把自己实际的观点隐含其中。

  既然上市公司一般情况并不受其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的影响,那位和上述“电话门”所涉及到的该上市公司却如此在意其股价高低?

  公开资料显示,该上市公司仅仅在2008年10月中,在大股东增持200多万股的托盘之举相隔十几个交易日之后,公司17位公司高管再次于10月28日、29日,以个人自有资金,以市场价格从二级市场共购入57万余股。

  而同时,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分析师报告都一边倒地认为该公司业绩喜人,但数家大行的报告也偷偷地一面调低对其的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