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栏】中国股市每一天都在坑害投资者
证券时报记者 胡学文
自6月21日征求意见结束以来,本轮新股发行(IPO)改革“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传闻“难产”的原因之一在于各方建言颇多,有关方面酝酿推出更大的新举措。证券时报记者通过与多层面交流沟通,梳理出上述市场主体就IPO过程中的新股配售、发行、上市等多个环节的创新性建议,其中,除了建议试行储架发行外,最吸人眼球的就是恢复市值配售等建议。
配售环节:
市值配售被重提
市值配售在A股市场早年实践中曾经发挥作用。证券时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近期有关方面开始探讨恢复市值配售的可行性。“目前的确在进行恢复市值配售方式的研究准备。”上述消息渠道透露,支持一方认为市值配售可以稳定二级市场,避免资金大举涌入一级市场;持保留意见的一方则认为恢复市值配售与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方向不符。
尽管是否恢复市值配售以及具体如何操作尚不明确,但监管层正在研讨恢复市值配售的消息,还是让市场各方十分关注。
事实上,业内就有不少建议恢复该配售方式的声音。有业内人士称,恢复市值配售,不失为一种既体现了优先让二级市场投资者享受新股发行红利,又有利于更多地吸引存量资金、增量资金支持一级市场新股发行的一石二鸟之计。
有投资人士甚至列举了支持恢复市值配售的理由:一是施行市值配售,新股发行份额全部上网发行,没有了网下配售,网下配售环节所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等问题自然也不复存在。二是市值配售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维护二级市场的稳定。在市值配售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会抛弃老股来申购新股,更不会有大量的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成为“打新专业户”,从而也避免了巨额资金的浪费。
有投资者还从股票的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认为市值配售合情合理,比如增发新股老股东就有优先认股权,新股市值配售只是把老股东的优先认股权扩大到整个市场。
从民调来观察,对恢复市值配售方式不乏拥趸,然而也有专业人士提出不同看法。申万研究所市场总监桂浩明就认为,恢复市值配售,并不是一个长效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也不符合当前倡导的市场化方向。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微博]也是上述观点的赞同者,他认为恢复市值配售就是走回头路,出于担心IPO开闸引起市场大跌恢复市值配售的做法不可取。
另有业内人士还表示,现在的市场情况与当年试行市值配售时完全不一样,流通股份的计算、衍生产品的市值统计等都更复杂和庞大。因此假若真的恢复市值配售,从操作的便捷考虑是否可能分市场考虑,即深圳和上海的市值分别统计计算,对应相应的新股市值配售。
发行环节:
券商建议储架发行
据悉,在新股发行改革的意见反馈中,有券商建议在发行环节试行储架发行。
所谓证券储架发行制度,是指在证券发行中允许公司对近期将发行的证券进行预先登记,经监管部门审核后,公司在经审核资金额度范围内进行分次募集。这种制度最早源于美国,后来被英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发达国家以及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所采纳。
国内市场也不乏提议试行储架发行的声音,如广发证券原总裁李建勇就曾表示,可以尝试储架发行,针对上市公司投资金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监管部门一次性审核其发行申请,然后由公司、承销商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分次择机募集资金。引入储架发行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减缓二级市场的压力,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券商大量包销的情况。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有人主张在新股发行环节引入证券储架发行制度。有律师行业人士就认为,储架发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比如极具灵活性,有利于上市公司及时选择发行的市场窗口。在储架发行制度下,公司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资金需求随时进行分次募集,一方面保证了公司所需资金的及时补充,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依据二级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按照储架发行制度的要求,公司提交其准备发行证券的情况给主管部门,获得审查与批准,暂且把证券搁置起来,等到市场情况适合发行该证券时,再拿出来发行。此时,公司只需简单地补充一些必要信息,如此次发行价格、期限、用途等,就能很快让证券进入市场。此外,储架发行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也有一定作用,储架发行制度这种分次募集的再融资制度,让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考察公司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投资意向,降低了投资的盲目性。
不过,据有关人士透露,在本轮意见反馈中确实也有券商提了试点储架发行的建议,但是监管层并未明确表态,仅表示未来在再融资环节或试行储架发行方式。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储架发行在未来的再融资环节或许会率先成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