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新浪财经新股频道2006年回顾与2007年机会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 23:4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新股频道2006年回顾与2007年机会展望

2006--转折年(新浪财经配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编者按:从6月19日全流通发行第一股--中工国际,到新股发行重启的第一只大盘股--大同煤业,深沪股市正式宣告恢复因股改暂停的IPO。

  从航母级蓝筹--中国银行上市,到巨无霸--工商银行A+H,金融跃升中国股市第一权重板块。

  獐子岛上市首日即显露冲击两市第一高价股的“野心”;A股纯网第一股--网盛科技一度带给投资者无尽遐思,上市首日三度停牌。

  北辰、招船上市后主力翻云覆雨,被冠之新股中的“妖股”……

  精彩不断;眼花缭乱。

  从06年6月19日至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8日),两市上市新股共65只,其中沪市13只,深市52只。

  伴随扩容中国股市半年多来制造一个接一个“第一”,更现“赶英超美”之说。

  据编者统计,此间,从流通市值看,沪市增加了5000多亿,深市增加了2500多亿。

  与筹码扩容对应,资金也急剧膨胀。公开资料显示,基金规模爆炸式增长,净值逼近8000亿;保险投资股市接近800亿;QFII额度突破90亿美元;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社保基金入市规模也稳步提升。

  扩容之下牛蹄疾进,股指、平均市盈率一路攀升,各路机构盘满钵满。终于,2006年成为券业转折年。

    六大关键词解读

  几乎没有声音再怀疑当前的牛市,此轮行情的起因亦早已“老生常谈”。大扩容背景下的牛市一扫四年多熊市的阴霾,下面这些在媒体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这场“结构性牛市”的新变化

  关键词一:大象

  工行计入上证指数的市值约占20%,中行约11.73%,两者合计达31.73%。如果这两只银行股同时上涨10%,就可以拉动大盘涨77点。工行每涨1%,大盘就要上升将近5个点。

  关键词二:定价权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日前A股大涨是推动港股尤其是H股大涨的直接因素,这显示A股市场正逐渐夺回此前失去的市场定价权。定价权回归是趋势,但其过程可能较长。

  关键词三:结构性牛市

  我国正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组合”经济运行轨道,但前几年这种增长并未实实在在反映在股市上。今年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改变。这与过去几年进行的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今年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集中反映了这种结构性的变迁和完善。

  关键词四:二八现象

  据新浪财经不完全统计,11月份完成募集的开放式基金规模大多在数十亿乃至上百亿之间,如华夏优势增长、南方绩优成长均在百亿以上,当月开放式基金募集总规模达到800多亿;而12月更爆出嘉实策略增长这只过400亿的航母级基金,股市头号机构扩容速度令人咋舌。这就不难理解,在工行完成发行后,股指何以势如破竹,已涨超900点。

  在市场资金充裕的环境中,权重股溢价在情理之中。目前虽然新基金发行速度放缓,但正值几只百亿基金建仓。大盘基金超配大中盘蓝筹股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二八”格局将成常态。

  关键词五:打新

  与二级市场多空激烈博弈相比,“打新”仍然是保险、基金、券商等众多机构的一致选择。目前机构、散户“打新”的热情依然很高。

    关键词六:双向扩容

  未来一年,市场面临的扩容压力主要来自一批大型国企的IPO,其次是股改限售股的解禁套现。

  招商证券认为,2007年资金供给约5150亿,包括基金净增量2000亿,保险、社保、年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新增入市1500亿,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带动600亿,私募基金与个人投资者增加1000亿等。此后资金供给的增长可能加速,机构投资者占比将迅速增加。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加强制度性、机制性建设是解决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根本。监管层有关人士最近一个月来的言论显示,2007年发行制度方面的革新仍将有所推进;同时,尚福林的讲话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机构投资者队伍亦有望继续扩容。在此思路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将迎来资金、筹码的双向扩容,步入急剧发展时期。

    把握结构性机会

  扩容已逐渐成为各大券商机构最为关注的市场变化。中信证券称看多07年A股源于“大扩容”;长江证券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更以“扩容”作为分析主线

  长江证券认为,“中国式扩容”演绎结构性牛市在“中国式扩容”的大背景下,07年的结构性牛市将朝着“蓝筹分化、追逐成长”的方向前进。更多的大蓝筹回归将使得蓝筹内部阵营出现分化,成长性行业的龙头公司将获得更多的蓝筹溢价。

    招商证券表示,大型国企陆续上市带来的市场结构优化效应将有助于A股投资者构建预期回报率更高、系统性风险更低的投资组合,从而真正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认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前景关键取决于企业盈利能力。他举例,2005年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1960亿元人民币,仅占国内全部企业2万亿元利润的9.4%,而在美国这一数字要达到66.4%。大量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还没在A股上市。随着A股的扩容,这个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从而成为吸引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007年,在牛市由爆发性向结构性转变的过程中,投资者在坚持长期主题投资的同时,可积极挖掘新上市蓝筹,把握大扩容下的结构性机会。

    新形势考验监管

    然而,大扩容时代不少问题仍将继续挑战管理层的监管能力。如: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基金的管理水平、集中持股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证券交易的一线监管问题;投资者教育问题;股指期货登场面临的影响等等

    股改的成功令管理层受到如潮般赞誉。

  然而,大扩容时代不少问题仍将继续挑战管理层的监管能力。如: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基金的管理水平、集中持股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证券交易的一线监管问题;投资者教育问题;股指期货登场面临的影响等等。

    有分析人士甚至尖锐指出,我国股市基本制度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同样清醒,“面对资本市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多一分冷静,多一分思考。”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正如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所言,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也可能成就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包括发行体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市场进步,并将对未来产生深刻影响。

  附:新股扩容路标

  保险第一股加盟、金融板块弥补缺陷: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A股上市。

  A股首只纯网络股诞生:12月15日--网盛科技上市。

  IPO重启后最受关注的一波新股跳水:12月7日--招商轮船、北辰实业尾盘暴跌。

  A股巨无霸登临、年内市场结构调整达至高峰:10月27日--工商银行A+H成功上市。

  A股开始争夺“定价权”:10月16日--北辰实业A股上市。

  深市第一高价股易主、创下多项“第一”的稀有题材诞生:9月28日--獐子岛上市。

  新股开闸首只首日现“破发”新股:8月18日--中国国航A股上市。

  中小板开三股齐发先例、发行节奏初定:8月2日--横店东磁、天源科技、威尔泰上市。

  A股首只真正意义上的铁路股:8月1日--大秦铁路上市。

  市场结构性变化的标志、“海归”潮开幕:7月5日--航母级蓝筹中国银行A股回归。

  新股重发首只大盘股:6月23日--大同煤业上市。

  IPO重启:6月19日--全流通发行第一股--中工国际上市。

  推荐研报
· 申银万国2007策略报告:全球大型资本市场崛起
· 中信证券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坚定做多中国
· 中投证券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世纪性的机遇
· 广发证券2007策略:股市景气周期延伸波动加大
· 长江证券:2007年中国式扩容演绎结构性牛市
· 招商证券2007策略:紧抓行业龙头 坚定长期投资
· 中原证券2007投资策略报告:继续推高A股市场
· 财富证券2007年策略:大国强势崛起 股市风光无限
· 做多中国:2007年38只10倍速成长潜质的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3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