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呼之欲出 四个高端高新产业先行
1日,雄安新区设立迎来一周年。京雄城际高铁正式开工建设,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基本完工,“千年秀林”工程稳步推进……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一举一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基本完成,有望近期发布。分析人士认为,雄安新区将打造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军民融合产业、高端服务业四个类别的高端高新产业将是雄安新区优先布局的产业。中国铁建、中船重工、中信集团等多家央企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已做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准备并开展了前期工作,未来随着雄安新区规划的出台,将全方位对接服务雄安新区。
新区规划纲要即将出台
被外界俗称“央企大街”的容城县奥威路,成为折射雄安新区一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窗口”。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公里左右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分布着约30家央企、地方国企,以及一些民营企业。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等基建央企,以及湖南建工、上海建工、河北建设集团等地方基建及设计企业都已在“央企大街”设点办公。国投集团、天津城投集团、北控集团、北京市政集团、中国大唐、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淮北矿业、新奥集团、东方雨虹、百世快运等城建投资、市政、能源、电信、建材、物流企业也已挂牌亮相。
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政策方面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神经。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基本完成,并经政治局审议,将于近期发布。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建设将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包括水路电气及白洋淀整治等工程。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北团组开放会议上表示,要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雄安新区建设涉及雄安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涉及相关政策、科技创新,将是一套组合拳和系统工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雄安要做高质量发展样板,目前阶段重点体现在建设质量上,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作为千年大计,在城市建设、重大建筑设计建设上都要有非常长远的眼光,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在产业发展方面,未来高新产业、高端服务业规模庞大,要科学布局,需金融支撑。雄安金融业发展要采用创新模式,有效满足需求,避免金融风险。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张贵认为,下一步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包括,如何高效转移北京非首都功能到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建设按照规划推行的过程中该如何找到产业载体并有效运营。
“要重视雄安与河北其他地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雄安不能是产业封闭的孤岛式建设,要利于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有效利用周边资源。不能脱离当地产业、资源基础,最大程度利用符合未来雄安规划定位的已有资源进行建设。”陈耀说。
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
智慧、绿色、创新,成为雄安新区建设的关键词。
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在首届中国雄安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雄安新区将按照智能、绿色、创新的方向打造一座现代化之城。
陈耀认为,智慧之城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利用智能化技术推进交通建设,避免城市拥堵等问题。绿色之城,除了强调绿化、城市垃圾处理创新等,新区的建设建筑要体现绿色节能。
科技创新方面,陈耀认为,雄安新区可以与北京实现差异化定位。从大方面来讲,北京主要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科技成果转化在雄安。譬如在北京不具备做无人驾驶的条件,最好是在新区作前期试验,因为环境较为适宜。
在绿色环保方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环境规划院正在参与编制《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目前整个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专家论证以及与总体规划全面对接阶段。“通过坚守生态空间、系统保护修复、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绿色先导、打造智慧环保、创新体制机制6个方面,把新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新区,这是规划的基本情况。”王金南说。
在产业选择上,吴海军指出,雄安新区将以高端、高新产业为主,把握全球创新趋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前沿,超前布局。以前沿技术为牵引,发展跨界融合、创新活跃、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布局IT、生物、数字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中创新性强的领域和核心环节。
近日,河北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优先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药研发、基因工程、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先进电子材料、北斗卫星通信导航、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高端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智慧物流等高端服务业。
百余家高端高新企业入驻
从首批48家企业获批入驻雄安新区,一年来,落户雄安新区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批央企国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企业入驻。
2017年12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结合雄安新区建设需求,组织碧水源等12家中关村节能环保及智慧城市服务企业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3月25日,“雄安绿地双创中心”在雄安新区挂牌,成为双创领域首个在雄安新区开业的项目,首批11家企业入驻。
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已有100余家高端高新企业在新区核准工商注册登记,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此汇聚,将成为未来创新雄安、科技雄安、智慧雄安的核心动力。
中国铁建公司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铁建已有15家二级单位在雄安新区设立常设机构。公司积极做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准备工作。依托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维护、运营和投融资的完整产业链优势,对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等优势资源进行了内部整合,打包推广;积极做好相关配套产业支持,在新区周边筹建建筑工业化产业园区,提供物流、装配式建筑等服务。
“未来随着雄安新区规划的出台,中国铁建将全面介入,充分发挥公司轨道交通专业的规划设计建设优势、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优势、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服务优势,引入绿色、环保、高端产业,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资产部负责人李嘉华介绍,按照雄安新区规划,将带来巨大的环保产业机遇。2017年10月,集团党组决定在雄安新区组建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充分利用集团旗下“一院八所”强大的科研优势和所属工程先进的制造能力,做强做大环保产业。目前各项业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中信集团副总经理、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中信集团将依托“金融+实业”优势,将中信银行等十余家核心子公司组成中信协同“联合舰队”,全方位对接服务雄安新区。
天津清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密切关注雄安在智慧交通等领域的规划布局,积极寻找机会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希望未来清智科技生产的园区无人驾驶通勤车等产品能够行驶在雄安,成为新区智能交通的组成部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