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大王刘根山家族恩怨 兄妹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9日 1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代波 汪恭彬 徐恺 上海、重庆报道 家族恩怨需要多大的外力?人民币一个亿。也许更多,也许更少。至少对于正在上演的刘根山与其妹夫的恩怨来说,这是一个外人无法准确判断的数目。 “我呆在重庆已经9个月了,可以说是天天以泪洗面”,3月31日,刘根喜——刘根
瘦弱的身子。苍白的脸色。放在茶几上等待变冷的某种褐色的中药水。一切暗示着这个女人的疾病和痛苦。在这一场豪门恩怨中,一方是她的丈夫,而另一方是她的兄长。 而在遥远的上海,一直隐身事后的刘根山也决定在4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 刘根山——1957年生人,有“公路大王”之称,2004年,刘根山在胡润的百富榜上排名第36,资产为21亿元人民币。现为上海茂盛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茂盛控股(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我的心在滴血。自己的亲妹妹却要置我于死地。”咳嗽不止、面色冷峻的刘根山,说到这场“家丑”事件,几次从坐位上腾的站起来,情绪激动。 与记者的谈话持续了三个小时,在一根接一根的香烟缭绕中,刘根山几次踱步到窗前,眉头紧皱、仰天沉思。 亲妹夫的举报信? “一切皆因那封举报信。”刘根山一口认定这封信是郭应嘉所写。 “自去年6月开始,举报信被相继散发至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公安部门、香港廉署、证券交易所等。”刘根山说。 而郭应嘉为刘根山之亲妹夫——刘根喜之夫。不过,身在重庆的刘根喜,却一再向本报记者表示,至今为止,她和她先生没有写过一个字举报刘根山。她说:“他毕竟是我的哥哥。” “举报信将刘根山说成是特大经济嫌疑犯”。刘根山的律师——信达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吴研雷博士说。 4月1日下午6点,从茂盛商务中心采访刘根山回到办公室,记者收到刘发来的传真。而传真内容,正是在下午采访中多次提及的“要置刘于死地的”举报信和一位自称对刘根山景仰的人的来信。 “一位对您景仰的人”的来信,强调自己是“北京的机关公务人员”,来信节录如下: 刘根山总裁 亲收 尊敬的总裁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在北京的机关公务人员,对您景仰已久。最近从一位朋友处听说到您的近况,包括正在重庆发生的事情,我深感诧异。为您的长远利益着想,有些话我不得不对您说。 商人是和气生财,最忌意气用事。但最近半年发生在重庆、深圳等地的事情,已经有悖这一古训。如果再如此争执下去,最后真正受到损失的是您刘总,而不是别人。有些事,可能您被手下的人蒙蔽了,以致对事情的复杂性和真相不太了解,如果听任他们胡闹、扎腾下去,到头来一定会徒劳无益、追悔莫及。 我个人建议您,当前明智的做法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立即停止在上述地方种种对抗的举措,让各方出现共赢的局面。我在香港的一些朋友也关注此事……(此处删除若干,下同)他们也深感诧异,并且建议我,将了解的香港茂盛控股和上海茂盛集团的一些内幕真相实事求是地正式书面反映给他们,依法公事公办……。但我想您是明智之人……现将要反映的内容之一附后,供您了解和三思,您可以就此事咨询香港和上海的律师,以明利害。 一位对您景仰的人 2004年12月8日 附后的“致廉署的举报信”,寄往的对象是香港廉政公署,而其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2003年9月,上海茂盛集团收购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在重庆和上海的打包三产项目,涉及5.2亿港币(合5.5亿元人民币)股权转让款由刘根山所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茂盛控股(0022.HK)提供,违反香港法律。(注:参见本报辅文《“公路大王”刘根山家族恩怨之重庆是非事》) 二是这5.2亿港币的最初来源也不合法。举报信中说,上海茂盛将修建大陆高速公路的项目贷款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手段,将大量贷款资金近30个亿人民币转移到境外,其中一部分资金收购了本已停牌的香港上市公司亚细安资源,将其改名为茂盛控股。 举报信中说,上海茂盛转移项目资金的做法,导致其在大陆的贷款建设项目如上海、宁波的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因缺少资金已陷于停工,因贷款主体即上海茂盛所控股的项目公司都有国有股成分,因此,上海茂盛转移贷款资金的做法也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此案已经惊动了多个部门,各大贷款银行和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此案,并停止办理上海茂盛的各项贷款,对上海茂盛的关联企业也开展详细的调查。 举报信引爆调查高峰 就记者所见之举报信内容,因为属传真版本及缺乏真实署名,除获得刘根山及其律师吴研雷博士证实外,并未获得刘根喜及郭应嘉等人确认。 据刘根山称,举报信所到之处,刮起一阵阵调查旋风。继去年各大银行、银监部门、上海经侦等轮番调查茂盛集团之后,最近茂盛又引来新一轮被查高峰。 刘根山坦言,尽管多次调查仅限于茂盛的外围贷款银行,但它仍然给公司正常运营带来影响。早前接受本报采访的上海茂盛财务部经理王海岚则认为,茂盛今日被查及传言危机均由举报信而起。 依照上海茂盛与中广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整个股权转让项目的转让款是7.5亿元人民币。举报信强调,因为此项交易纯粹为大陆内部之交易,依照大陆法律规定以及股权转让协议本身之约定,此次股权转让项目只能以大陆法定货币人民币来进行。 举报信中称,因上海茂盛没有如此巨额之人民币资金,为实现交易,上海茂盛便铤而走险,它透过茂盛控股,再由茂盛控股通过其子公司海丰公司,海丰公司通过香港的汇丰银行,由汇丰银行于2003年10月22日向中广核出具了5.2亿港币的不可撤销银行保函,以此5.2亿港币作为整个项目转让款中的大部分。 至2004年6月30日,该5.2亿港币已全部兑现。举报信说,茂盛控股违反了大陆法律,同时也严重违反了香港法律和上市公司规则之规定,为在大陆母公司的交易动用香港上市公司股东的巨额资金,没有向广大股民披露,没有召开股东大会讨论,也没有向联交所备案。 对于此5.2亿港币保函之事,刘根山表示,其运作过程是:当初上市公司茂盛控股全资子公司海丰公司确曾开出了一个5.2亿港币的保函,受益单位是中广核,这是因为当时上市公司要参与这个交易。 但中广核只动用了其中的2.5亿港币,后来的2.7亿港币没有动用。其后,茂盛控股考虑到收购后期可能要违反香港上市公司规则,后期的法律问题相对麻烦。因而退出此项交易,而中广核亦将2.5亿港币退回。 “上市公司有中广核出具的退保函的文件。”刘根山的律师——吴研雷说。 至于这5.5亿人民币(合5.2亿港币)后来如何筹措,刘根山表示,其悉数来源于境内第三方公司的借贷,且并不涉及香港上市公司的任何担保,因而并不会触及香港联交所的法律规定。不过,对于确切的公司姓名,出于某种原因,刘根山表示不愿意披露。 据吴研雷透露,联交所在接到举报信之后,曾于今年初向茂盛控股发函询问,函中只问到一个问题:茂盛控股有无在大陆重庆收购资产?茂盛控股对此回复是“没有”。其后,联交所便不再查询此事。 刘根山回应 举报信所涉另一重大问题,即刘根山于2003年2月完成的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亚细安资源的收购款来源问题。刘根山表示,上海茂盛在大陆的公路贷款资金,没有一分钱出境。 按照流传在这一场豪门家族恩怨秀之间的传言,以及举报信所说,可以简略地描绘出上海茂盛的资金图谱。在这一个图谱之中,2002年对香港上市公司亚细安资源(0022.HK)的收购被看着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郭应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本来如果刘根山好好造公路,是可以成为真正的公路大王的,但是他并没有安心去做,他反而将拿到的高速公路贷款用于别处”。 郭所说用于别处,也包括对亚细安的收购为中心。据他称,收购该上市公司的资金,取自上海一家高速公路项目公司。这些大笔资金一共有20亿元左右,通过地下钱庄汇往刘氏在境外成立的公司。然后在这里兑换成美元再进入香港,成为收购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 该高速公路项目公司,上海茂盛出资比例分别为67%,资本金总额6.2亿,项目总投资35亿。 根据公告,全面收购亚细安资源所涉的11.3亿港币,来源于亚细安资源所拥有的7.2亿港币的现金,另外刘氏将其持有的亚细安资源的74.3%的股权抵押至亚细安前主席曾文豪及周大福(控制人是郑裕彤)以换取5.25亿港币的优惠贷款。 根据茂盛控股的中报,截至2004年9月30日,茂盛控股借贷总额为10.81亿港元,包括抵押存款在内的现金则有6.49亿港元。截至2004年9月30日的6个月营业额为4100万港币。 吴研雷表示,茂盛控股方面现金流稳定,单每月租金收益就固定在700万港元左右。而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海茂盛集团,去年仅在上海一地就缴纳了1.5亿元税收。 对于茂盛资金流紧张而导致的道路停工问题,刘根山也并未回避。不过他表示,并不如举报信所言,上海茂盛旗下的公路项目尽管在去年一段时间遇到资金瓶颈,但目前皆已解决。 据知情人介绍,上海茂盛旗下控股的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去年年底由于资金问题,近乎停工。但最近开始好转。 刘根山承认确曾遇到此类问题,包括去年将大唐盛世花园的土地出售给上海建工(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即是为资金所迫。不过就郭应嘉等人提及的大唐盛世花园项目可以为茂盛带来10个亿左右的盈利时,刘表示否认。据他说,上海茂盛只能从中获得1个多亿的盈利,并称此数据应以审计报告为准。 关于上海茂盛的贷款问题,曾有举报人向记者表示有70亿~80亿之巨。刘根山表示,自举报信之后,加之宏观调控影响,茂盛贷款大幅收窄。原本的贷款项目,被要求提供抵押担保,而这也正是刘试图将重庆项目抵押给工行长宁支行的原因。 而到目前为止,按刘根山的说法是,上海茂盛“除了公路的项目贷款外,几乎没有流动资金贷款。目前贷款总额大约3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