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蒙古能源公告回应本报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14:18 财经时报

蒙古能源公告回应本报质疑

  本报记者 高韬

  建设性对话尚未展开

  9月18日上午6时,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出现蒙古能源(0276.HK)名为《澄清通告及恢复买卖》的公告。

  《财经时报》报道在该公告上,得到了回应。这个几千字的公告,主要内容是对《财经时报》提出的“六大质疑”做出应答。“蒙古能源接受财经时报提议,同意须为蒙古做一些事情以取得特许权。”此前《财经时报》报道提到,蒙古基础建设落后,水、电、交通、通讯条件恶劣,不便于开矿。

  该公告还表示,“蒙古能源最终希望能与财经时报和其他媒体刊物开展建设性对话。”

  公告发布次日,《财经时报》记者和蒙古能源方面联系但因通信及时间原因,上述公告中所提到的“建设性对话”未能顺利展开。截至周四下午发稿时间为止,《财经时报》记者尚未得到答案。

  不过,《财经时报》记者还从该公告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疑点。

  “没有什么和你们说的啦”

  该公告第二段明确表示:“蒙古能源最终希望能与财经时报及其他媒体刊物开展建设性对话。”9月19日,《财经时报》记者在香港联交所看到公告后,随即和蒙古能源方面联系。

  19日下午2时许,《财经时报》记者第一次打通蒙古能源董事会秘书邓志基座机。邓志基对记者表示:“你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们有专门的对外的人来联系你。”

  大约7分钟后,一位香港的女士拨打了《财经时报》记者的手机号码。该女士自称是蒙古能源的公关公司—香港伟达公关的经理,中文名张颖娴(音)(以下称“张经理”)。她告诉记者,如果有采访的要求,可以先将问题发到她的个人邮箱中。

  再过5分钟后,张经理又打来电话。她说:“刚才和蒙古能源方面沟通了一下,有两点意见:一是公司所有管理层都不在香港,无法接受采访;二是公司所有的答复都在那个公告上,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东西,自己看公告就可以了。”

  《财经时报》记者询问是否还需要向她的电子邮件里发送采访提纲,她回答说:“已经不需要啦,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在那个公告上啦。”

  打完张经理手机后,《财经时报》随即拨通蒙古能源董秘邓志基座机。记者提出:“蒙古能源在公告中提出要和财经时报进行‘建设性对话’,蒙古能源准备怎样对话? ‘最终’是个什么时间概念?” 《财经时报》还提出:“看了公告以后,我们提出新的问题,要找谁去采访?”

  邓志基回答称:“我找一下我们的法务总监,他会来联系你们的。”这时他还“惊奇”地问了一句:“我们的法务总监没有找过你们吗?”记者询问其法务总监和记者联系的具体时间,没有得到答复。

  5时10分,记者再次拨打邓志基座机,前台问道:“你是哪位?”,而此前两次前台均没有询问,直接转接分机号码。记者表明身份后,前台说道:“邓总现在在开会。”

  截至本报20日下午发版时为止,《财经时报》记者没有收到蒙古能源法务总监或者其他人的答复。

  新公告再添新疑问

  蒙古能源9月18日公告指出:“并不察觉有任何官方网站有彻底详尽之国有企业名单……在签署各合作意向书前已作出尽职审查,认为对方均属国有企业。”

  但9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处处长苏桂峰接受财华社主编罗绮萍电话采访时指出,与蒙古能源签订合作意向书的三家公司并非国有企业。

  苏桂峰指出,能以“中国”、“国家”及“总公司”命名的均为中央企业,央企名单见国资委网站,目前只有155家(详见www.sasac.gov.cn/zyqy/qyml/default. htm)。

  “名单上没有的就不是,国资委是最权威发布渠道,没有名单以外的可以用‘中国’或国家命名的总公司。”苏泽峰说名单上没有“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总公司”及“中国石油总公司”。

  此前中石油集团发出公告,称没有和蒙古能源签订任何意向书。《财经时报》记者在北京工商局网站上查询企业注册档案,发现没有上述三家企业的注册资料。

  此前公告显示,“在胡硕图煤矿区扩大区拥有10到20亿吨的储量。这一数字来源源于俄罗斯地质学家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地质评估。”《财经时报》提出的“俄罗斯地质学家”身份的疑问,公告没有给出说法。

  至于蒙古能源在蒙古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有无风险。公告表示,2007年7月13日,收到关于保障勘矿权和开采权的蒙古新修改后的矿物法,但接着指出“蒙古能源设有专责小组,负责每日监察遵守经修订矿物法之情况”。

  既然毫不担心新矿物法的问题,为什么又要设立专门的小组“每日”监察状况?

  另外,法律上,蒙古国的矿山资源是国有的,一旦出现问题,国家有权收回矿山。根据相关规定,只要省长提出建议,省议会讨论通过,就可以作为“特殊用地”,停止在其区域的勘探和开采。公告没有对此作出说明,而且公告所指出的“公司并不知悉任何实际没收或者国际化案例”的时间是“根据蒙古能源日期为2002年3月22日之通函”,那么2002年到2007年9月,这5年时间又发生了多少次实际没收的案例?

  本该“完美”的故事

  从理论上讲,在蒙古开采煤矿,将煤炭运回中国,或者在当地发电再输送到中国,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硬币的一面是资源丰富但尚未开发的蒙古,另一面是能源短缺但需求暴增的中国,这枚硬币应该能发出褶褶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从蒙古进口资源已成为了一大趋势。仅2004年一年,中国就从蒙古进口了150万吨煤炭,而神华等一批颇具实力的能源企业早已在蒙古安营扎寨,进行开采活动。

  “蒙古的煤的确是好煤,有很多地方的煤是焦煤。蒙古西部的煤,和中国内蒙古西部的煤是一样的,品质上都是属于比较好的煤。”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说,“关于蒙古煤炭的价值问题,是没有什么可讨论的,蒙古的煤质还是很好的,”韩晓平强调道,“最重要的是,中国急缺能源,而蒙古能源丰富,开发比较晚,把蒙古的煤炭运到中国,这是必然趋势。因为蒙古的煤炭只能卖给中国,俄罗斯本身煤炭多,不需要;日、韩运输条件差,成本也高。”

  “蒙古能源打的几个概念还真的可以。”韩晓平说。

  但值得称道的也仅仅是概念,而概念其中真正要踏实的地方,在公告中却没有看到几处。

  链接

  事件回放

  9月13日晚,《财经时报》头版刊发《六大质疑拷问大中华第一妖股:蒙古能源估值调查》。随后数十家网站转载。

  9月14日早上10时19分,蒙古能源宣布停牌。

  香港《明报》9月17日B16版刊文章《蒙古能源备受六大质疑《财经时报》形容为“大中华区第一妖股”》,引用《财经时报》部分内容,并继续质疑蒙古能源。

  9月18日早晨6时9分,香港联交所网站上出现蒙古能源澄清公告。公告中的主要内容,是对《财经时报》提出的“六大质疑”做出回应。上午9时10分,蒙古能源又接着出“复牌”公告,将复牌时间推至下午2时30分。

  下午2时30分,蒙古能源复牌,股价从6.900港元,一度急跌逾28.88%至最低4.95元,现价已重上6元关口,18日收盘时为6.53元,成交量25679500元。

  19日收盘价为6.000元,下跌9.09%。晚上18时39分,蒙古能源发布名为“须予披露交易成立合营公司,作为未来收购中国新疆能源及相关项目之投资工具”的公告。蒙古能源往常出此类公告时,次日股价将大幅上升。

  9月20日,蒙古能源股价继续异常波动,波幅10.55%,最低价5.3港元。20日收盘价为5.60港元,跌幅为6.67%。

  18日公告还称,蒙古能源方面将邀请媒体去蒙古实地探访其所属煤矿。“蒙古能源定于2007年9月19日至2007年9月21日,带领记者(包括《明报》记者在内)到访勘探中矿区。有关探访已有14家媒体落实参加。”

  另外,香港财经媒体财华社总编辑罗绮萍于9月13日下午,在财华网站《主编博客》上发表一篇名为《蒙蛊能源》的博客。9月15日,蒙古能源及鲁连城因此入禀高等法院,控告财华社及罗绮萍诽谤。9月18日,罗绮萍在博客上表示:“财华社及本人已征询法律意见,决定抗辩到底。”

  《明报》17日文章称“蒙古能源所获矿区价值可能高达1500亿美元”,蒙古能源18日公告首先就对该说法提出意见,但又未能对该问题提出新的说法。

  链接

  蒙古能源公告回应《财经时报》内容

  “本公司(蒙古能源)得知明报2007年9月17日B16版刊载文章。此文翻炒并提述财经时报所刊载若干文章,内容乃质疑缘何如此轻易地取得蒙古一个项目(价值可能高达1500亿美元)。”

  “不幸的是,明报刊载消息并无提及上述财经时报所刊载消息的原文。谨此重申,财经时报的原文是,另一项目(据该报称价值达3000亿美元)由若干俄罗斯权益取得。而有关俄罗斯权益须修建近1500公里的公路才能取得此项目。因此蒙古能源这股票是”妖股“,盖蒙古能源之项目(1500亿美元)可能有俄罗斯项目规模的一半,惟蒙古能源看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取得此项目。”

  “蒙古能源作为一商业机构,谋求利益之余亦希望尽其企业的社会责任,协助蒙古的发展并顾及环境。蒙古能源接受财经时报之提议,同意本身须为蒙古做一些事以取得特许权。”

  “蒙古能源最终希望能与财经时报及其他媒体刊物开展建设性对话。”

  “现针对明报选择性文章所指六点(实为《明报》转载《财经时报》报道中提出的六大质疑)进一步有系统的回应,敬请本公告读者留意:(1)蒙古没收煤矿区可能性;(2)核证34亿至44亿吨苏联资源数字之实体名称;(3)新疆对煤之需求;(4)初始探矿业务之数字;(5)合作意向书对手方之身份;(6)蒙古能源缘何能如此轻易地取得特许权?”

  “蒙古能源珍惜联交所批准是次借本公布澄清问题之机会。蒙古能源完全明白媒体对如此规模之项目有兴趣。蒙古能源相信,如本公布读者可阅读财经时报原刊载文章,则所有有关财经时报之问题,例如蒙古能源何能如此轻易地取得价值高达1500亿美元之项目,一如蒙古能源在上文所澄清般,答案将告水落石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