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54亿信用卡不良贷款“压顶”,银行花式自救:启动最严风控,“甩锅”不良资产 来源:行长要参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多家银行的信用卡逾期率不断攀升,贷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央行公布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二季度末银行信用卡总逾期达854.28亿元,同比2010年逾期额度增长了10倍。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六大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抬头。
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风控大军,信用卡市场迎来最严风控。同时,迫于逾期风险压力,近日农行、交行、招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发起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多家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升
近日,央行公布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91 万亿元,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54.28 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4%。
日前,随着2020年银行中报的披露,相关信用卡业务数据也随之浮现。数据显示多数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末抬升较多。
六大行不良率均有所抬头。其中交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2.90 %,比2019年末上升0.52个百分点。建行信用卡不良率最低为1.17%,比2019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
其余四家中,农行信用卡不良率1.81%,邮储信用卡不良率1.99%,中行信用卡不良率2.57%,工银信用卡不良率2.65%,分别较去年上升0.24%、0.25%、0.35%、0.44%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之六大行,可谓有过之而不及。在这7家中,浦发银行不良率最高达3.31%,比2019年末上升了1.01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不良率3.23%,比2019年末上升0.75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在股份行中不良率最低为1.85%,却也比2019年末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2.5%、2.44%、2.35%、2.01%,较2019年末上升均超过0.5个百分点。华夏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2.44%,较上年末下降0.79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张辉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由信用卡新增不良冲高与存量客户风险暴露双重因素导致。其中,信用卡业务上半年新增不良占比达26%。随着新发卡政策和策略模型进一步优化,信用卡业务不良从6月开始出现回落,预计下半年信用卡新发生不良额将会落到以前水平。
事实上,过去几年信用卡发卡量持续爆发增长,很多银行信用卡业务都面临拐点,风险逐步暴露。加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银行信用卡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催收压力节节高升。
贷后形势严峻,最严风控启动
针对信用卡市场严峻的贷后形势,监管近期多次发文。
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
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在《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中指出,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加入风控大军,信用卡面临最严风控时代。
据数金观察不完全统计,自今年7月近10家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其中广发银行率先发布,平安、中信、中行、农行、华夏、兴业等多家银行陆续跟进,针对信用卡使用范围作出限制。
公告内容大同小异。多数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信用卡规范使用,明确要求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持卡人不得通过非正规交易渠道或其他手段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积分和权益等,信用卡只能用于正常消费领域,不得用于产经营、投资理财、房地产等非消费领域。第三方支付交易不再累积积分,规范用户用卡,节约成本。
这些公告中还提示称,持卡人不规范用卡时,银行或终止全部功能。
例如,平安银行在规定中称,当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现监管规定的或平安银行认定的风险特征时,平安银行有权中止或终止信用卡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授信额度、锁定账户、紧急止付、对商户交易限额、套现治理等风险管理措施。
相关公告一出,不少用户在各大信用卡论坛上吐槽称,接到银行降额封卡通知。其中有用户称,“工行有两张信用卡,卡1有实卡,一直在用,卡2没领过卡也没有激活过,刚收到短信额度降到0。”
“现在各大银行风控从严,过去多放出去的额度基本上要收回去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觉得用户用不了这么多,就会把额度收回来,能省则省。”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信用卡风控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事前靠严格风控,事中靠消费特征,事后靠催收。多年从业,发现只有事前风控最有效的手段。”
寻觅"接盘侠",处理不良包袱
为了应对逾期及消化不良资产,银行信用卡除了升级风控之外,纷纷开始发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根据CNABS网站显示,招行、农行和交行的多家大行开始寻找接盘侠,”甩锅”信用卡不良资产。
截止9月27日,在今年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中,以信用卡不良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项目有19个,发行规模共计44,57亿元。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中国建设银行,今年共发行了两笔,共计8.43亿元。产品“建鑫2020-4”规模为4.72亿元,产品“建鑫2020-2”规模为3.71亿元。其次为中国工商银行,2020年也发行了两笔,规模共计7.15亿元。
交通银行的“交诚2020-1”发行规模为4.5亿元,单笔发行规模仅次于中国建设银行产品。中信银行产品规模也超过了4亿元,为4.1亿元。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发行类似证券对于银行来说,虽然出让了一部分当前盈利空间,但是整体还是相对正面的。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称,银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处理掉不良包袱,腾出资金来拓展其他业务;二是缓解贷后管理压力,通过标准化ABS的发行找到“接盘方”,实现轻装上阵;三是满足监管要求,处置掉不良资产以后,在资本补充等方面的压力也会有所减缓。
“主动化解风险,剥离坏账,比捂盖子要好。同时不良出去后外部方接手催收力度可能加强。”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分析表示。
同时信用卡不良资产,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有从业人员告诉数金观察,“信用卡债权金额小、分散性高、同质性较高,历史整体回收水平波动性较小,有助于缓释交易回收率不确定的风险。”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投资该类产品是没有风险的。
中国建设银行的“建鑫2020-4”在产品介绍中称,“本次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为无抵押担保的不良信用卡债权,入池资产缺少通过处置抵押物的第二还款来源。如果信托财产项下的任何借款人的实际回款金额未达到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的现金流,可能导致信托财产的现金流无法达到预期水平,进而可能影响本期证券的还本付息,投资人因此可能遭受损失。”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