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义新基建 | 专访刘元春:重构防风险产业链
经济观察网 本报记者 陈白 北京报道 当超级疫情席卷全球,在2020年逐渐成为产业政策关键词汇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市场寄为疫后经济新增长的希望所在。
不过,关于新基建的内涵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表现在各个产业和相关利益方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新基建的涵盖范围。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新基建究竟如何定义?新基建又能够带来什么?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知名经济学家刘元春看来,新基建已经明确了是以下一轮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作为投资方向,特别是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而不是过去的传统产业。未来新基建主要是在供给端发挥很大作用的、能够促进生产端的技术运用和技术进步的基础设施建设。
但与此同时,刘元春认为,当下需理性评估目前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各种新刺激规划和政策建议,防止出现“过度刺激”与“扩展不足”的困境。在他看来,要正确看待新基建的功效,必须考虑政府大规模投入新基建是不是会产生挤出效应,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市场扭曲。
对于在新基建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刘元春说,当下,中国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和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产业遵循了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应探讨的是大幅度扩展新基建是否会打破很多新产业自身发展的市场规律。政府利用大规模的投入来加大这些领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干扰,如何避免新一次的产能过剩,这值得研究。
刘元春建议,我们需要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政策应对方案在基准判断的基础上具有可调整、有弹性、可扩张、多元组合的特性,而不是简单地拘泥于“新基建”。
“特别是在疫情之后,一定记住,我们下一步所面临的冲击特别是世界外部环境停摆所带来的外部需求外部产业链的冲击是超级冲击,因此一定要有前瞻性的布局。”刘元春说。
【对话】
新基建需防“挤出效应”
经济观察报:从学界来看,新基建定义应该是什么?
刘元春:新基建跟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密切相关,尤其工业互联网会成为下一轮技术进步争夺的焦点,因此新基建主要是指那些在供给端发挥作用,促进生产端的技术运用和技术进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是我们推进一揽子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些项目落脚点与原来也不一样。比如,5G为核心的新技术和新产业,这是我们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
在很多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本质性的差别。一是大量的新产业核心短板并不在于物质资本,而在于技术、软性基础设施以及研发投入;二是很多新产业的基础设施与实际产业生产很多是一体的,而不像传统产业很多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并与市场运行行业有截然的分离。
因此,也需要看到,这些新产业的硬件基础设施、软性基础设施、实际物质资本以及其他营运成本往往是由企业根据市场原则进行一体化投资和营运,如果政府大规模进行这些行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将产生两大问题:第一,政府将大规模挤出现在经营十分成功的企业;第二,很多技术很可能被政府锁定,导致这些产业难以在竞争中进行创新和择优,导致新的市场扭曲。这也是未来新基建需要注意的地方。
产业链布局需有新构思
经济观察报:新基建对于产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刘元春:我们理解新基建,需要放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审视。现在能够看到的明显趋势一个是去全球化、一个是去中国化,加之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不断加码,导致我们可能现在的这些产业链和工业链在未来还会继续受到很多的冲击。
因此,在重大的产业链布局上面,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新的构思。那么中国怎么在目前这样的产业链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自己的、弹性的、能够自我保护的、有风险控制能力的一种产业链体系,就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基建所面对的,就不是简单地进行需求管理。因为需求管理在本质上还是相对短期的;但从未来来看,实际上还有大量的需要一些供给管理和一些结构性调整,还有就是一些动态的规划,需要有跨越阶段周期的一种动态规划。
在疫情之后,我们一定记住我们下一步所面临的冲击特别是世界外部环境停摆所带来的外部需求外部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是超级冲击,因此在这上面我们就要有一些前瞻性的布局。
祛魅技术决定论
经济观察报:很多人说要用新技术和创新走出危机和困局,新基建能够做到吗?
刘元春:技术创新本身需要大量的前提,比如需要市场的引导,同时更需要营商环境和各种法律体系的优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所以说我们走出困局的根本,关键还是要在持续的深度改革的基础上,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近期我们陆续有三个很重要的改革。第一个,4月9日出台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意见;第二个,5月18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第三个,两会期间通过了的民法典。这三个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化疫为机,为我们短期和中期走出目前困局打下了很好制度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优化我们的资源配置,改善经济体系和配置方式。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建设中长期项目要想真正有效必须要建立在大量改革的基础上来实施。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新时期的这样的一种创新驱动战略,要在科技体制还有市场创新这上面要有一些新的举措,当然新基建也是如此。
新基建是我们这一新战略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因为没有这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那么我们后续的很多的战略就很难推出。所以说技术是基础性的先导性的,但是它不是充要性的。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