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为金融监管开“良方”:金融风险该如何防范化解?

大咖为金融监管开“良方”:金融风险该如何防范化解?
2018年04月11日 18:34 新华网

  4月11日,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博鳌亚洲论坛思客会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实体经济与金融力量”。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等专家对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监管等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为金融改革建言献策。

图为思客会圆桌对话现场,几位大咖为金融改革建言献策。(新华网 郭建伟 摄)

  这一年来,有关金融脱虚向实、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讨论备受关注。为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此迫切?中国防范金融风险有什么“良方”?“中国制造2025”需要怎样的金融改革来支持?面对这些热点问题,李稻葵、管清友、吴晓求和张燕生四位大咖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李稻葵:不良资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

 

  防控风险是未来五到十年金融领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消灭、化解不良资产正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

  目前金融监管的是渠道。“堵渠道”容易引发一些好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资金,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就要通过其他渠道借钱,资金压力也就随之转移到其他企业。

  所以防范风险需要转变思路。李稻葵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不良资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现在要把这个肿瘤干掉。要消灭掉那些不断吸纳我们金融资产的坏的投资项目。该重组就重组,该关门就关门,该转给财政的就转给财政。这才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一定要把坏资产清理掉”。

李稻葵:消灭、化解不良资产正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管清友:实现“中国制造2025”金融力量不可或缺

 

  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制造业,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的助推。实现“中国制造2025”,未来十年就是推进改革重要的时间窗口。

  未来十年,需要重点加快推进的方面有: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大量企业境外上市向境内市场的转变、监管机构框架改革、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改革。“只有尽快完成这几大转变,才能给‘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金融力量”。

  针对金融监管问题,尽管现在已经形成了所谓大监管的格局,但是在很多具体业务上还面临着多头管理、监管缝隙过大的问题。

  “监管缝隙”的存在反映出监管层自由裁量余地太大、法制化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改革是十年窗口期的一个重要方面。

管清友:实现“中国制造2025”金融力量不可或缺。(新华网 郭建伟摄)

 

吴晓求:金融风险是立体的、流动性的

 

  吴晓求指出,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未来中国的金融风险是立体的、高度流动的、市场化的,甚至是有国际传递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风险了。

  目前控制风险已经不是通过只针对传统金融机构某个业务的监管就能达到的。所以,无论是从资产结构的变化、金融业态的变化还是从风险本身来看,改革都要在变化的过程中实现。

  吴晓求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也赞同李稻葵“‘堵渠道’不是监管重点”的观点。“因为金融风险发生了立体化的变化,所以光堵渠道是没有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金融改革的核心还是要推动结构性变革,推动金融业态创新。通过监管去消除风险、控制风险,同时提高金融的供给效率,这才是监管的意义。”

吴晓求:金融改革的核心还是要推动结构性变革,推动金融业态创新。(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张燕生:国有企业“防风险”“去杠杆”更需全面深化改革

 

  防风险的关键是“去杠杆”。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重中之重。张燕生指出,“要想解决目前企业的高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核心问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张燕生认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其资本金问题,如何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有效率的企业,如何对其非商业活动做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等,这些都需要全面的改革来实现。

张燕生:国企“去杠杆”需全面深化改革。(新华网 郭建伟 摄)

(实习编辑:倪可馨)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张燕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