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一起崛起“点赞新时代” 超越三星指日可待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一起崛起“点赞新时代” 超越三星指日可待
2018年03月04日 15:3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冯庆艳 “四十年好像一转眼就过去了,庆幸的是,能跟这个伟大的时代同行,更觉得要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想,四十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回望过去,信心满怀,展望未来,壮心不已,”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近日在央视播出的大国品牌《时代》篇发出“点赞新时代”的无限感慨。

李东生从一家外资家电小企业的车间技术员,成长到一家全球化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掌舵者。TCL也历经波折终于蜕变为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品牌,从祖国南方一隅的惠州成立仅一年、共40多人的外资家电小企业,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再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规模扩张,多年铺垫全球化战略下的海外世纪大并购,再到如今响应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号召,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连续三年营收过千亿、整体在深交所上市(SZ.000100)及旗下另拥有四家上市公司,这些都为“点赞新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解。

无独有偶,2月27日,十大全国核心媒体集体刊出与大国品牌TCL一起“向伟大时代致敬”的号召,大国品牌TCL“挺起中国经济脊梁”的实业精神、37年来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坚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不懈追求、品牌自信背书国家自信以及全球160国家消费者认可,这些都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3月1日,TCL“向伟大时代致敬”的号召出现在北京、上海、纽约、香港等国内外十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户外大屏上,让TCL点赞时代的话题再一次引发关注。

“1978年改革开放,我还在上大学”,1957年7月出生于广东惠州的李东生回忆说,四年后李东生走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大门,面临着第一次关键的职业生涯的抉择,要么继续读研究生,要么按照分配去到政府机关,彼时的政府机关被外界看作“铁饭碗”,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钻,而感受到改革开放时代大潮趋势的李东生却选择了去一家成立仅一年、共40多人做磁带的合资小企业。

“我是做技术出身,从小就对技术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那时候,好的家电都是国外的牌子,就觉得心里很不甘,”李东生回忆说。

李东生很快便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先生”,他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从磁带开始做起,到程控电话,无绳电话,再到家电全产品线,TCL都一直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走在行业前面。TCL还率先推出28英寸王牌大彩电,中国彩电历史上第一台网络电视等。此后,大国品牌TCL持续把精力集中在液晶显示产业链、多媒体、通讯和家电的国际化增长上。

李东生也非常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东生工作性质原因,先后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公司广泛接触,他自身对企业管理有了更高的视野,上世纪90年代初,李东生将公司最新产品带到了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产品展销会(CES),而后又开启全国范围的营销网络布局,此举不仅对销量增长和品牌地位提高起了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大国品牌TCL在其后的发力提供了可控的重要支撑。

1997年,李东生与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为期5年的授权经营协议,根据上述协议,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东生需交50万元风险抵押金,且从授权经营之日起,基本工资只发50%,达到目标才能领到100%工资。由于当时现金不够,背水一战的李东生甚至将自己和父亲的房子做了抵押。

2001年年底,TCL结束了5年的授权经营,交出了一份难以想象的答卷:5年来TCL国有资产增长了两倍多。地方政府除每年分红1亿多元外,税收从1亿元增加到TCL2001年完税后的近11亿元。彼时许多国内同行纷纷遭遇“成长天花板”,大国品牌TCL却以“不可思议”的发展迅速震撼了世人,从此以后公司迎来发展史上的又一段黄金期。

2004年1月,TCL集团通过与子公司TCL通讯换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同时,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开创性举措,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并购之后问题接踵而至。彩电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CRT迅速转型到平板时代。汤姆逊原有的显像管技术,几乎一夜间完全丧失了价值,资产于是变成了负担。当时,TCL遭遇了成立20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巨大压力下,李东生瘦了20多斤。股东大会上,李东生第一次被点名批评。

2006年,在争议中,李东生在公司内部论坛上发表了反思文章 《鹰的重生》。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但是在40岁时他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完成蜕变。2007年底,TCL终于以3.6亿元的盈利脱掉了ST的帽子。

2009年,TCL投入巨资上马华星光电,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唯一掌握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面板-模组-整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彩电制造业,打破日韩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领域的长期垄断,改写我国“缺芯少屏”的历史,实现半导体面板产业格局的重大突破。“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一定是基础。”

如今,华星光电不但在技术层面攻进全球顶尖阵营,在经营效率等方面超越包括三星、LG在内的国际同行,也成为了中国智能制造的一个标杆。

与此同时,李东生看到了中国企业目前与三星等的差距,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中国的追赶并不只是单个企业的追赶,而是整个中国企业群体的追赶。在韩国的经济体系之下,可以说大树之下不长草,其他企业资源都被三星一家吸走了。但是在中国不一样,我们有很多中国企业一同崛起,很多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一起在崛起。”李东生表示,从广义的超越来讲,中国电子产业,中国的信息产业,中国的家电产业,一定能够超过三星,而且这个目标实现不会太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